邻里人情味

华西都市报 2019-05-15 03:07 大字

□周祖国(自贡)

1960年代,我家搬进一幢在当时算比较阔绰的3层楼房,每层楼横向一排,住着12户人,每户20多平方米,两间屋。我家五口人,父母、姐姐、哥哥和我,在狭窄的空间里生活,显得拥挤、尴尬,却特别温馨。

左邻是林伯伯一家,右舍是曾公公、曾婆婆老两口。我人生最初有较清晰的记忆是川剧,隔街斜对面是川剧院,算来刚搬到那儿时我只有3岁。喜欢看川剧的曾公公、曾婆婆看川剧时常把我带上。坐在曾公公或曾婆婆怀里看川剧,我每次一开始很兴奋,到后来就不知不觉睡着了。

哥哥、姐姐日渐长大,曾公公、曾婆婆把他们家的两间小屋分出一间,给我姐姐住。

那时的邻里关系就是那么好,相互照顾,相互帮助,没有计较,不求回报,真是远亲不如近邻呀!家家的门都敞开着,你来我往没有什么设防和隔阂,同辈人都亲如兄弟姊妹。

谁家有什么好吃的都盛上一碗给邻居,有时自家做得本来就很少,也抠上一小碗或一小碟给隔壁人品尝。林伯伯家端来的小鱼儿和曾婆婆端来的豆腐、葱花蛋等,在那时是难得的上等好菜,那个好吃的滋味总是吃了还想,永远回味不尽。

我们儿时没有电子游戏,连电视也没得看,一群孩子伙在一起,打弹子、捉迷藏、玩逮强盗等游戏,玩得很开心,不需要爸妈陪着,不需要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看着、护着、宠着。

上学放学,我们一群大大小小的孩子结伴而行,无须家长接送,大人们放心又省事。当然,那时街上的汽车也没现在这么多,开得也没这么快。

我们那栋楼有好几个教师,为迎接高考,我常到同楼教化学的杨老师和二楼教数学的丁老师家补习。虽然他们都不是我读书学校的老师,但每次他们都孜孜不倦、耐心细致地给我辅导,没有收过分文补课费。

杨老师还给过我一支钢笔,至今我还珍藏在我柜子里。那么多年过去了,也不知他们现在哪儿。我从未回报过他们什么,唯有心存深深的感动和感激。

那时夏天没有空调,电风扇也没有,狭窄而通风不好的屋里格外燥热。晚上,我们就在楼下后面那块小坝子铺上破旧的竹编凉席,乘凉睡觉。几个小朋友围坐或躺在凉席上,听大人讲故事、猜谜或嬉戏。时间因此过得很快,我们不知不觉淡薄了酷暑。

那时的夏夜虽热,但露天席地而卧,睡得香甜安稳。野外蚊虫虽多,但一旁点燃的锯面子做的两尺左右长的蚊烟,驱蚊力特强。

有天晚上,突然下雨了,大家一股风卷席回屋。林伯娘突然转身回去,把已淋得有些湿的没燃完的两条半根蚊烟捡回来,把其中半根递给我说,这是你家的,别浪费了,拿回去晾干还可以点两个时辰呢。

现在我常想,人生中最困难的那30年,为什么留下来那么多美好、珍贵的怀念,邻里间那亲切和睦相处的人情味,或许是重要因素之一。

新闻推荐

自贡高新区沙坪街再就业摊位亮相 “马路市场”消失

四川经济日报自贡讯(黄鸿记者陈家明)近年来,自贡高新区沙坪街一直延续着隔天一逢场的习俗,沙坪街成了板仓十六个村(社区)及周边...

自贡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自贡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