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撒下善意的“谎言”,称“药”要留下来继续调查 老人买“保健品”被骗 执法人员自掏腰包买下

川江都市报 2018-02-02 23:22 大字

王婆婆购买的“药品”

“你帮我看看这药是不是有问题哦?”近日,77岁的王婆婆到自贡市贡井区食药监局求助,希望执法人员帮她核实其买到的“药品”真伪。经执法人员鉴定,这根本不是药品,只是普通的食品糖。因王婆婆记不起是谁给她打的电话,连寄来物品的快递地址和电话都是假的,所以无法帮她维权。加上老人特别担心自己受骗被女儿知晓,执法人员只得撒了个善意的“谎”,称要把“药”拿来调查,自掏腰包100元买了下来。

◎ 实习生 杨帅枫

自贡晚报记者 兰江

货到付款“新模式” 老人签收包裹付了99元

“王婆婆感觉她自己买的药有点问题,就到局里来找我看看。”23日,贡井食药监局稽查大队大队长杨雨告诉记者,拿到王婆婆购买的两小瓶“药”后,他进行了仔细辨认,发现其外包装上根本没有“国药准字”相关标示,也没有OTC之类的标志,只是普通的食品糖。此外,与两瓶糖放在一个快递盒里的,还有一盒保健茶,成分也是陈皮、甘草之类的普通中药,并无特别功效。

23日上午,记者在贡井食药监局见到了当事人王婆婆。据她介绍,几天前她接到一个电话,对方非常亲切地询问她的身体状况,随后便向她推荐了这一款“药品”,告诉王婆婆肯定能够治好她的病。对方还称,可以先把产品寄给王婆婆看看,货到付款,不满意不付钱就是。在对方的“悉心”介绍下,王婆婆便告诉了对方自己的住址。

两三天时间后,一个快递盒送到了王婆婆手里。王婆婆按对方要求付了99元钱给快递员,签收了包裹。拿到包裹后,王婆婆对“药品”进行查看,她“感觉”这“药”有些问题,便来到食药监部门求助。

为不让老人自责

执法人员将“药”买下

“其实这个王婆婆上当买保健品已不是第一次了。”杨雨表示,接到王婆婆的求助后,他立即展开调查,初步判断这两盒糖以及保健茶属于合格产品,但并无特殊功效。经询问,王婆婆也记不清是谁给她打的电话,而留在快递单上的地址和电话也都是假的,调查的线索便由此断了。

杨雨表示,这种货到付款的诱导购买方式从出现到现在正呈逐渐增加的趋势,往往都是一个连环套路,“对方在给你寄来物品后,多数老人都会付钱签收,而后对方又会继续打电话来询问你使用的效果,然后再给你推荐产品寄来并货到付款,由此循环往复,不断让老人花钱。”杨雨表示,虽然无法核实到这些物品的具体价格,但可以肯定,远卖不到99元。

同时,杨雨还从侧面了解到,王婆婆如今是一个人租住在贡井金鱼路,她唯一的女儿则在市区上班,平时并未住在一起。在此之前,她也曾多次受到他人的诱导购买了不少保健品,但对于具体购买的数量、花了多少钱,老人总是三缄其口,“她最怕女儿知道,怕女儿因此生气,跟她吵架。”从老人女儿的口中,杨雨得知,老人近年来已基本花光自己的积蓄,“连自己女儿说的都听不进去,实在没有办法。”

这一次,杨雨感受到王婆婆特别害怕再次上当,生怕女儿知道这件事。再三考虑后,为不让老人伤心,杨雨自掏腰包100元将药品买了下来,并撒了一个善意的“谎”,“我就跟她说,这个‘药\’我们要留下来继续做调查,免得她太自责。”随后,杨雨联系上了王婆婆所在社区的工作人员,并让王婆婆女婿前来,告知他们要加强对老人的关心和开导,避免老人再次上当。

儿女多陪陪父母

别让保健品促销有机可乘

杨雨表示,作为食药监执法者,像王婆婆这样的案例并不少见,但由于那些保健品促销人员的狡猾,让执法人员很难取证,同时对方卖的“药品”即使没有特别功效,也并非假冒伪劣产品,也就无从处罚。即使涉嫌虚假、夸大宣传的,促销人员也都是以口头方式进行宣传,根本无法取证,让老人们难以维权。

杨雨提醒,希望儿女们能多抽时间陪陪父母,多与他们沟通,给他们关爱,不要让那些诱导老人购买无用保健品的人有可乘之机,“一旦发现了假冒伪劣产品或者其他食药相关的违法行为,一定要第一时间向食药监部门反映,方便我们介入调查,帮助群众维权。”

新闻推荐

春节灯会期间谨防“被宰” 自贡市召开价格提醒告诫会

(实习生杨帅枫记者兰江摄影周航宇)2月1日上午,市发改委会同各相关部门,就维护春节灯会期间市场价格秩序召开了价格提醒告诫会。会上,市发改委传达了国家、省发改委关于春节灯会期间市场价格监管的要求...

自贡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自贡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