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沙河上鱼剑滩

宜宾晚报 2019-09-19 10:54 大字

从富顺沿滩经板桥、李渡、蟠龙至高店的运盐驮队,从蟠龙场高山上下来,到黄沙河东岸河坎上的石雕观音时,天已擦黑,望着对岸灯火闪烁的鱼剑滩场,马夫们都松了一口气。但还是要打起精神,通过横跨黄沙河上的石桥,才能到达对岸的鱼剑滩场。

鱼剑滩上古石桥

高店是逢农历一、四、七赶场,从蟠龙岩上下来,到鱼剑滩必定是高店逢场的前一天,鱼剑滩是马队预定的休息之地。在鱼剑滩住一晚,第二天一大早出发,走30里山路,刚好赶上高店的盐市。卖完盐后,马队又急匆匆地往回走30里山路,赶回鱼剑滩时夜幕已经完全降临,不过也没有什么关系,此时也不会再有过黄沙河之险了。

横跨黄沙河的鱼剑滩古石桥长80米,由25个桥墩,铺桥板而成。桥板系由长3.15米,宽0.92米,厚0.32米的整块青石板铺成。桥两边并无栏杆,重载驮马“踏踏踏”地由马夫牵引,从桥板中间小心翼翼地通过,长年累月人过马踏,桥板已经磨出了很深的凹槽。只要马儿打一个晃脚,就会倾覆到黄沙河里。所以马夫们通过时都万分小心。

像这样的古桥在黄沙河上另外还有4座:犂弯滩上头一点的汪家场、龙兴寺到宜宾东大路的古桥;黄沙河场上的古桥;金坪场庙儿前的踏水桥,桥墩上刻了龙,很漂亮;大石鼓也有道老桥。这5座桥是三百多年前清代康熙时建的,方便东西方向行人通过黄沙河,与鱼剑滩古桥外观大体一致。惟黄沙河到汛期涨大水时五座桥皆被被洪水淹没,那时就只有依赖过河船渡过黄沙河了。

民国建场鱼剑滩

鱼剑滩是黄沙河上的一个滩口,乍一听“鱼剑滩”之名,以为这是一个险滩,其实不然,这里滩口平缓。以滩口激流之下,一块眼、嘴俱全的石鱼头若隐若现,闻名于黄沙河流域。鱼剑滩建场于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在此以前,这一方的住民都是在三元庵赶场。

后来三元庵的场两次被土匪抢劫了,乡长张子七就动议将场迁到鱼剑滩。说是建场,实际上只是规划了一下街和街沿的宽度。两边小青瓦,串夹泥壁房子,系由搬到这里来的住民自建,两边店面铺板用长条形的木板做成,店老板将铺板梭下来,即显出门面。场上共有40家店子。现存鱼剑滩老街保留完整,街宽3.1米,两边街沿各宽2.05米。街道和街沿用长条形石板铺成。

民国时期鱼剑滩乡是宜宾县的一个小乡(后划归高店),管7个保。乡长张子七在场口上开了个茶馆。张子七对门茶馆是乡上的地痞陆怀清开的。前一个茶馆是袍哥义集字的堂口,张子七是义集字的大爷。后一个茶馆是是袍哥礼德字的堂口,陆怀清是礼德字的大爷。这两个茶馆自然少不了干“吃讲茶”“办展扎”之类的事。

鱼剑滩开了4家马店。最早的一家是杨汝云开的,他的马店是鱼剑滩建场前就开了的。当时鱼剑滩就只有他这家马店,位置在场后坡坡上。刘建山、李文友、罗绍章挨着在上场,顺黄沙河河岸各开了一家马店。这三家马店可容纳驮马六七十匹住宿。设若驮马要到杨汝云马店住宿,需穿过百来米的鱼剑滩场,再转上山坡。事实上也太不方便。杨汝云的马店就自然歇业。马队走过鱼剑滩石桥,上了河岸是一排楠竹林,竹林下是鱼剑滩场的猪市坝。三家马店的马房就对着猪市坝。傍晚时分三家马店的幺师就等在马房门口,把驮马接进马房———栈房吊脚楼的底层,那里安着马槽。而马夫们则从马房后面的石梯上到吊脚楼的店堂柜上交栈房钱,吃“帽儿头”,烫脚,睡通铺就寝,做好了这一切,赶马人都就可以安心入睡了。第二天一大早满载盐巴的驮马队就离开鱼剑滩,往高店而去,在高店的盐市场上,盐的价格要贵些。至于喂马的事,自然有马店的幺师照料,幺师一晚上要起来三次,给马喂水、喂青草、喂加了苞谷的马料。这三家马店赶场天还兼带卖“帽儿头”干饭,就在门前安张木板板,上面搁一个大甑子,甑子前放一大叠土碗,一大碗拌和了油海椒的泡萝卜,一小碗自制的水豆豉。有人来吃,一个“帽儿头”就着咸菜填饱肚子了事。也有在屠摊子上割块肉到马店加工的。街上的屠摊一场杀三四条猪都卖不完。

场上只有一家客栈,是赵宏鑫的儿媳妇舒长贵开的,开在场尾,舒长贵是汪家场碾盘滩人。这家栈房平时都难得住满人。场上有一家面馆,是尹子君家开的手工臊子面,一个场期能卖几斤至一秤把面,尹子君的老母亲蒋尽先用小木棒将揉好的面粉碾压成面皮,用刀来切成细丝,赶场的人拿两合米(合老秤8两)来交换一碗面。此外还卖鸭儿粑、泡粑、醪糟,但生意清淡。

在鱼剑滩赶场

鱼剑滩赶场天闹热!金坪、高店、汪家场、蟠龙的人都来赶这个场。檐下坐满了赶场人,鸡呀鸭呀蔬菜呀蛋呀,摆满了,还有岩上挑下来的“围柴”,三块柴块子围在一起,为一“围”,才卖6厘钱一围。街上、街沿都挤满了人,街上挑担子的就着急地喊:“扭, 扭,扭!撞背!”“扁担撞背哟!”前面的人才侧身让出一个缝隙。赶场的人过了老桥,就进了猪市坝,那里还是一个耕牛市。走过耕牛市,就是场口,那里是柴市。场尾的米市也很闹热,因返程到富顺的人都要将米带到富顺去卖。

卖甘蔗的把白罗汉甘蔗装在“杩子”里栳上街来,一杩一杩地竖立在场口,卖甘蔗的人多,价格又便宜,买甘蔗的人也多,现买现吃。赶完场,鱼剑滩街上就铺了很厚的一层甘蔗壳。过年前那段时间,场上的人把甘蔗壳用来炕腊肉,炕出来的腊肉,肉色暗红,晶莹透剔,很受人们喜爱。

逢场天鱼剑滩各家店铺的门口都摆了个簸簸卖散盐———足有二三十家,盐巴是鱼剑滩人到富顺盐场去挑来的。去挑盐巴的路线是鱼剑滩至汪家场30里,再走20里到大观,再经过新添、牟亭、兜山、北塔、李家湾,赶船到邓关。挑盐的人不打绑腿,赤足穿苎麻草鞋。盐巴或装在包箩里,或装在麻布口袋里,下垫一篾条圈子。有用翘扁担系“八股绳”挑盐巴的,有用平扁担,系“四股绳”挑盐巴的。一律的家织蓝色土布长衫子,腰杆上扎一根布带子,将长衫的前摆挽在腰带上,头上用五尺长的白帕子挽成一个帽圈,显出一个脑壳顶来。和吆驮马的马夫穿着相同,在富顺,人们一看到这个穿着,一眼就看出来是黄沙河上的盐巴客到了。

“最美老人” 尹子君

鱼剑滩老水手尹子君在黄沙河上行船70年,他除了驾长途船外,还撑过河船,他在黄沙河上的好多渡口都撑过船。尹子君这一辈子在黄沙河上总共救起10个人。

1962年,一名罗姓老人喝了酒,过踏水桥,不慎落水,冲得不见踪影,是尹子君划船追上去把他救起来的。1964年,鱼剑滩有两个十三四岁的娃娃在老桥落水,人都要沉下去了,尹子君划船跳下水去,把二人拖了上来。1965年一名李姓老人在黄沙河捞水柴,从龙兴寺落水,冲到龙门滩,尹子君听到龙兴寺坡上有人在喊“救命”,驾起小船就直撵下去,追到龙门滩才把他救起来。1984年农历六月,他在大煤滩撑横渡,观音粮站三个年轻人来金坪粮站“取经”,下河游泳,不识水情,被冲到西流水,冲下去一里多路。尹子君驾起过河船追下去,把三个人捞起来。1986年涨水天,木材公司收购的圆木从黄沙河里冲下来了,当时去捞的人很多,一根三、四丈的圆木上“巴”了三个人———被激流冲下两里多,还是尹子君去把三个人救起来的。

我在鱼剑滩时,84岁老水手尹子君拿出2016年翠屏区老龄委颁发的“最美老人”提名奖荣誉证书让我照了相,人过留名,雁过留声,他十分看重自己数十年黄沙河水上生涯中救死扶伤的行为。

新闻推荐

富顺成立学校财务核算指导中心

本报讯这几天,富顺县学校财务核算指导中心主任陈元坤正忙着新办公室的装修。“十一”长假后,该中心将正式挂牌运行,从而规范...

富顺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富顺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