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巴客陈照全
当初“百里冲”古盐道的里程是这样的:从富顺方向,邓关行60里至兜山,再行15里至牟亭铺,再行15里至观音铺,再行30里至黄沙河场,再行10里至高店。至高店,路分为两条,一条从高店至石鼓,先走一段旱路,至几滩,走黄沙河30里水运下石鼓滩,渡长江,到李庄。另一条从高店,行3里至过路桥,行20里至顺南场,行20里至沙坪,行10里至白沙,经揽载渡长江至宜宾城。
“百里冲”上行走的背挑客大多是牟亭、新添、大观、黄沙河场、高店乡下的农民,我沿线寻访一遭,得知此辈人年龄,若在,最年轻的已是95岁左右的人了。问起这批人时被告知,大多已经不在人世。
大观八角三队现年90岁住民陈照全的父亲陈秉江、母亲喻中缘于民国后期在大观观音岩下开过山货店,陈家山货店卖盐巴、山货、油、蜡、纸、火等。陈家山货店里的盐巴就是陈照全从自流井运回来的。其时陈照全17岁,他16岁时娶刘生群为妻。陈照全就在大观找挑盐的脚夫,将大米、黄豆用包箩装好,挑到富顺邓关,调回食盐。请本地人来挑盐巴,付给2升5合米一天工钱,5合米一顿饭钱。大米供盐厂的人食用,盐厂的人用黄豆磨成豆浆,炼盐卤时用。大米、大豆是百里冲的特产,这两项在盐厂消耗很多,需长期采购。
到自流井去的人一大早就挑着用包箩装好的米、豆,从大观出发。跑长途的人都是结伴出发,排成一长溜,同行同走,人多势众就好对付棒客来抢。赶到富顺邓井关时,天已经完全黑了,一般就在邓井关鸡毛店里歇了。若还没有到邓关天已黑,就只有歇黄坡岭。因是长路,一般体力强点的挑两斗米或是两斗豆子(一斗,当时当地为45-50斤)足够了。民国末期两斗米、豆可换回100斤盐。计算起来1斤盐巴卖3、4角钱(脚力钱在内),挑100斤盐巴可赚5升大米。第二天一大早起床,挑担走到盐场设在邓井关的办事处,交了米、豆,赶紧办好盐巴、胆巴就往回赶。美国财团控制盐厂,在邓井关修了个堰,盐船经过沿滩运到邓井关,再将收购的米、都用船运回盐厂。陈照全一行回转有时走得快点,就在富顺兜山歇气、吃早饭,耽搁片刻,赶紧往回走。盐厂有人专收米、豆,开给票据,再卖盐。陈照全是老板,他只是随货同行,遇到歇稍吃饭之处,陈照全就每人“出”半升米(两斤半米)出来抵付毛儿头干饭。一路开钱,照料伙计虽说辛苦,但比之挑担的人来说,已经是很轻松的了。
新闻推荐
清洁除尘现场四川经济日报自贡讯(刘英曾凡川记者陈家明文/图)为加快创建全国文明卫生城市的步伐,进一步营造干净、整洁、有...
富顺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富顺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