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县人吴德潇:四川办报第一人

达州日报 2018-03-30 10:41 大字

几年前,我在《四川日报》上看到一篇题目为《四川办报第一人——宋育仁》的文章,当时第一反应很不以为然。为了慎重,我分别考证了富顺进士宋育仁和达县举人吴德潇,我坚定地认为四川办报第一人,应该是达县的吴德潇,而不是富顺的宋育仁。

宋育仁(1857-1931年)四川富顺人,字芸子,光绪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1894年(光绪二十年)任出使英、法、意、比四国公使参赞,着意考察西欧社会风俗、文教制度和政治生活。中日甲午战起,他自伦敦曾向清廷上书提出抗日防俄办法,并计划筹建一支海军,突袭日本,后计划未能实现。1895年8月参加强学会为都讲,主讲“中国自强之学”,宣传“复古改制”,主张君主立宪。1896年初,他被保举回川办理商务、矿务,在重庆设商务局,兴办各类实业公司,以“保地产、占码头、抵制洋货,挽回利权”。又发起“蜀学会”,创办《渝报》。1898年创办《蜀学报》。印行《蜀学从书》,介绍英国议会章程、西方工商业法规、教育制度等。戊戌变法后被罢职。辛亥革命后任国史馆修纂,因反对袁世凯称帝,主张清帝复辟,被押解回籍。1916年任成都国学院院长兼四川通志局总纂,主修《四川通志》。著作颇富,但多亡佚,现存有《时务论》《泰西各国采风记》等十种。总之,宋育仁主张看世界,主张改革,有爱国情怀,是四川文化名人,但后期保守。

吴德潇(1848-1900年)达县宝芝乡(1948年划归平昌县白衣镇)人,字季清,又字筱村,吴铣进士第三子。同治十二年(1873年)拔贡,后中试四川第三名举人,考取咸安营教习,以后多次参加会试皆告失利。侨寓京师与贤士大夫游,文章书法优美俊朗豪放,俨然名家,一时名公巨卿皆称之。曾在浙江钱塘(杭州)山阴(绍兴)西安(衢州)任知县,勤政廉洁,政声卓著,主张变法维新,睁眼看世界。公忧国爱民,是清末维新活动的中坚分子。与康有为、梁启超、陈宝箴、黄遵宪、汪康年、谭嗣同等主张维新的人士遇从甚密。张之洞对吴德潇父子很器重,《老残游记》的作者刘鹗常与德潇诗词唱和,中国近代大文学家林纾(琴南)极为崇敬德潇,邀请德潇与其同游西湖“九溪十八涧”,并作游记《记九溪十八涧》以记之。黄遵宪还撰文为吴母祝寿,汪康年与吴公亲若弟兄,梁启超、谭嗣同与德潇子铁樵结为弟兄,视德潇为父。德潇1896年(光绪二十二年)8月9日在上海与黄遵宪(广东)、梁启超(广东)、汪康年(浙江)、邹凌瀚(江西)一起创办《时务报》,极力宣传维新变法。

梁启超说吴公“时务报开办一切事无不共之”,公参加谋议,并一直筹措资金,在各地设立代销点,全力支持办报。梁启超评价吴德潇“先生至德纯孝,而学识魄力迥绝流俗,尤邃佛理”。梁氏这样评价吴公的三个儿子“有子三人,长曰铁樵,名樵;次曰仲弢,名以启;季曰子发,名以东。皆有过人之才”。谭嗣同对梁启超说:“三吴(指德潇的三个儿子)蜀之三龙也。吾国有此等人才,岂是亡国气象。”铁樵被赞为“通才”,封疆大吏争用之,张之洞要他主持编译书籍,陈宝箴要他为其治矿。虽经黄遵宪、梁启超数度推荐吴樵代汪康年任《时务报》经理,但德潇父子为大局皆拒之。

1897年四月,长子吴铁樵不幸在武昌逝世,葬杭州西湖边。梁启超为之写墓碑,谭嗣同为其写传,大诗人陈三立为其写墓表。风光无限,极一时之盛。可惜吴德潇一家四代,1900年在浙江西安教案中,几乎全部冤死遇害。

总之,宋育仁1897年在重庆创办《渝报》,1898年农历三月停刊;吴德潇1896年8月9日在上海参与创办宣传维新变法有功的《时务报》,中国近代第一支笔梁启超为其主编。写到此,谁是四川办报第一人,不言自明,历史昭然。

我很崇敬宋育仁,也不想与该文作者较劲。但是历史的良心,治史须“求真务实”的原则,使我不能苟同,盖因要“实事求是”也。

□刘家藜

新闻推荐

自贡气象部门市县联动,助力福善镇森林灭火开展人影增雨作业

3月9日下午,富顺县福善镇阳升村六组发生一起森林火灾,之后发展至阳升村四组和李桥镇慈云村五组。市、县、镇、村迅速行动,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处置,消防官兵、森林火灾扑救半专业队员、特巡警大队、民兵...

富顺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富顺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