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著名作家、媒体人伍松乔辞世 成都商报记者采访伍松乔的家属、亲友及业内人士

成都商报 2017-11-06 03:18 大字

10月,伍松乔新著《千古一梦大雅堂》出版

11月4日深夜,成都文化圈传来一个悲伤的消息:著名作家、媒体文化人、巴蜀文化学者伍松乔因病去世,享年69岁。昨天,伍松乔很多老友来到位于天涯石东街的伍松乔灵堂悼念,阿来、张新泉、梁平、龚学敏、马平、蒋蓝等业内人士也通过各种方式追忆伍松乔。伍松乔被称为“中国媒体文化的标杆人物”,在他身上拥有一个报纸文化人的风骨,他的诸多著作也拥有传承价值。

人物简介

伍松乔1948出生,1969年赴四川省富顺县永年区张湾乡插队务农,1972年后历任富顺文工团专业作家,富顺工矿公司业务员,富顺报副刊编辑,富顺广播电视局局长、总编,自贡市文联副主席,《四川日报》文学版主编及副刊部副主任、主任,高级编辑。四川省作家协会主席团成员,四川报纸研究会副会长、秘书长,四川省记者文学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四川省散文学会、报告文学学会常务理事。

著有散文集《姓甚名谁》、《川人记忆》,游记集《随遇而乐》,报告文学《为官数任》,随笔集《记者行吟》,文论集《副刊大趋势》,主编《离离原上草》、《泸州散文集》、《星光作证》、《应变与超越》、“巴蜀红色旅游丛书”、《剑胆琴心》等。个人获全国报纸副刊特殊贡献者、四川报纸副刊十佳编辑称号。作品获中国新闻奖、冰心散文奖、四川省文学奖、四川省巴蜀文艺奖、四川省新闻奖等。

儿子追忆父亲伍松乔:

事发突然,他的书桌电脑桌面还开着

伍松乔去世的当天,《成都商报》大周末还刊发了他的新书《千古一梦大雅堂》出版的消息。

11月5日一大早,成都商报记者来到位于天涯石东街的伍松乔灵堂,前来悼念的人络绎不绝。上午10点左右,著名诗人张新泉来到伍松乔灵堂,伍松乔突然离世令张新泉十分悲痛,他边擦眼泪边说:“今年10月,他还到富顺参加我的诗歌品鉴会,没想到突然就走了。”

在伍松乔的灵堂,成都商报记者见到伍松乔的儿子伍奕,伍奕说:“吃晚饭的时候,父亲突然栽倒在桌子底下。医生10分钟后赶到,父亲心跳已经停止,医生做了三次电击,抢救了30分钟,最后还是无力回天。因为事发突然,具体病因没有诊断,也没有留下只言片语。父亲生前十分低调,6日一大早我们在东郊殡仪馆会有一个简单的告别仪式。”据了解,伍松乔在家发病时间是14日20点30分,医生抢救到21点15分,宣布抢救无效死亡。

伍奕还给记者看了一张父亲出事当晚10点过拍摄的照片。照片上,伍松乔的书桌上堆放着不少创作资料,电脑桌面还是开着的,而伍松乔去世当天下午4点左右,还在朋友圈发布有关红星路的老照片和文字。

张新泉追忆老友伍松乔

“他对任何问题总喜欢刨根问底。”

张新泉接受记者采访时透露,“他当年当知青的时候,我在一个工厂里面打铁,我喜欢看书,经常和他来往,就成了朋友。伍松乔是一个善于思索,喜欢读书的人。他也是一个很有情怀的作家,他除了拥有作为作家的天赋外,还是一个对社会现象很敏感、观察社会现象很深入,同时又特别有担当的人。他写东西时非常细致、非常认真。据我所知,他在写《羌之红:北川重生羊皮书》报告文学时,一共往返北川和成都几十次,这期间他不断收集查证资料,对于写作上的细节,他从不草草了事,对任何问题总喜欢刨根问底。”

他除了是一个好的副刊编辑外,也是一个非常有担当和责任心的作家,他笔耕不辍,创作到生命临终,每当他想到一个细节时,无论他此刻在做什么,都会立马跑到书房去把想到的东西记下来,伍松乔对文学写作认真热爱的精神贯穿了他的一生。

业/内/评/价

“中国媒体文化的

标杆人物”

“中国媒体文化的标杆人物”——这是中国报纸副刊研究会会长、原《人民日报》海外版总编辑丁振海2008年秋对伍松乔“有文为证”的评语。伍松乔在担任《四川日报》副刊主编期间,不断扶持文学新人,发掘优秀文学作品,对四川文学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他在研究文学的同时,还把自己细致入微、严谨认真的创作精神贯彻到工作岗位中去,影响着同行业的人,为后来的媒体人做好表率。

作为作家,伍松乔有着超乎想象的文学钻研态度,他非常具备担当意识,尤其是文化担当意识。在写作上绝不马虎,一如始终的认真写作,锱铢必较,细致入微地观察社会问题,严谨地探讨社会现象,他每到一个地方,都要对当地文化的历史构成,历史事件进行严格考究。写《千古一梦大雅堂》时,资料非常少,他不断的四处走访,收集、查阅资料,对所有问题都刨根问底。他一向秉承着尊重文化的理念来挖掘文化,潜心虔诚写作,这种精神和风骨一直保持到他生命的最后。

著名作家蒋蓝在纪念伍松乔文章《伍松乔:一个报人的文心与史路》中说:2017年5月22日,他用邮件发给我一篇长文《黄庭坚:能不忆川南》,这篇长达19566字的文章,他前后打来三次电话询问我的意见,足以见得他对这篇心血之作的喜爱。松乔老师功力深厚,追踪黄庭坚的川南踪迹,其实深犁出川南一地厚重的人文历史。我深为他不舍川南地缘的情怀所感,鉴于篇幅宏阔,发稿时间一拖再拖,后征得《四川文学》主编牛放、副主编卓慧的一致认可,终于在《四川文学》2017年11期“文学地理”栏目予以全文刊布。我于10月30日用微信发出了11期目录,松乔老师看到了立即转发了。刊物是5日正式出刊,岂料此时,松乔老师竟撒手西去了……这该是他生前发表的最后一篇文章啊。成都商报记者 张世豪 王勤

实习生 陈阳春

新闻推荐

李刚前往富顺县宣讲党的十九大精神

李刚在富顺县宣讲党的十九大精神时要求农村党员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当好脱贫致富的“火车头"父老乡亲的“贴心人"把农村建设得越来越美让群众过得越来越好自贡...

富顺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富顺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