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牢“安全墙” 守护“生命线” 张掖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掠影

甘肃日报 2020-07-02 06:11 大字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薛 砚 通讯员 王锋 陈 海

“如果没有拦挡坝、排导渠,去年那么大的降雨量,我们县城肯定淹了。”站在肃南县长达坂沟泥石流治理工程一号排导渠中段的桥头,78岁的老人杨生福指着半山腰的拦挡坝说:“2015年长达坂沟曾发生山洪泥石流,十几户人的平房被冲毁。好在提前预警告知,我们及时按照演练过的路线撤离出去,没有伤亡。”

为了彻底消除该区域地质灾害隐患,张掖市先后两次争取中央专项资金,配套了县级资金,开工建设肃南县长达坂沟泥石流治理项目,采取了桩板墙拦挡坝、抗滑桩等治理措施,有效防治地质灾害,保护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近年来,张掖市时刻绷紧防灾减灾这根弦,落实群测群防责任,全面摸清地灾隐患点位,严格隐患排查整治,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强化应急值班值守和应急演练,做好人员转移避险和应急抢险准备,全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连续10年“零伤亡”。

健全责任体系 织牢防治网络

张掖市地处青藏高原向内蒙古高原过渡的分界地带,地形条件复杂,地质环境脆弱,是地质灾害的中高易发区。

张掖市自然资源局局长刘学汉介绍,为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张掖市成立由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自然资源、发改、财政、民政、水务、交通、应急、卫生、气象等部门负责人组成的地质灾害防治领导机构,建立地质灾害防治会商联动机制。通过健全完善市、县(区)、乡(镇)、村、监测人员五级群测群防网络体系,实现“点点有人管,处处有人抓”的工作格局。

同时以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签约两家地勘单位,构建地质灾害防治技术支撑体系。针对近年来全市降水明显偏多,防灾形势严峻的实际,张掖市充分结合“4·22”世界地球日、“5·12”防灾减灾日等宣传日,向社会公众普及新形势下地质灾害防治的基础知识,努力提高社会的关注度和参与度。

强化监测预警 严格落实措施

张掖市对辖区内地质灾害隐患点不定期排查。市级层面组织水务、气象、应急、交通、地震等部门,邀请技术支撑单位专家组成联合检查组,重点对气象预警措施、地质灾害监测预警措施、排洪河道渠道、道路交通安全隐患、矿山企业安全隐患、各类应急预案存在的缺陷等方面,每年进行3次到5次的集中检查排查。县区组织各乡镇和基层自然资源部门逐村逐户逐社区对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拉网式排查,排查重点放在群众聚居区、中小学校、矿山企业、公路沿线、河流两岸,特别是对村民房前屋后、冲沟沟口等灾害易发点重点排查。

进入汛期后,市、县(区)两级全面落实汛期24小时值班值守制度和零报告制度,确保地质灾害防治信息畅通、快速反应。“对排查出的隐患点,按照‘一点一预案’的要求及时制定防治预案,结合地质灾害避险‘两卡’发放,就地落实防灾单位、防灾责任人、监测人和各项防灾措施,发现险情及时预警,提高人民群众应急逃生和抢险自救能力。”肃南县自然资源局城区分局局长安永胜表示。

张掖市坚持“群测群防、群专结合”,做到上情下达、下情上报,向社会公布了地质灾害报警电话,接受社会灾害报警。每个县(区)确定了一名联络员,随时报告本辖区情况,确保在第一时间内掌握准确情况、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在全市共设置地质灾害防治警示牌372块,去年发放“防灾明白卡”782份、“避险明白卡”1821份,明确警示标志,普及避险常识。

张掖市自然资源局与中国铁塔公司合作,对全市40余处地灾隐患点进行踏勘,借助网络铁塔设施分布广、部分铁塔设施距隐患点距离近的优势,架设24小时监控设备,全天候全方位对隐患点进行预警监测。民乐县通过对地灾隐患点架设摄像头的方式,将3处地质灾害点及时监测,在出现临灾征兆时进行预报。

综合统筹推进 提升防治能力

“我们有9户村民在喇嘛湾滑坡群附近,前几年每到下雨天,就得半夜起来喊人撤离。”肃南县西柳沟村党支部书记王义忠记忆犹新,“现在通过实施地质灾害治理项目,都搬出来了,过上安稳日子了。”

近年来,张掖市将地质灾害项目与扶贫开发、小城镇建设、生态移民、美丽乡村建设、土地整治等有机结合起来,统筹推进,有效提升了地质灾害防治能力。自开展地质灾害综合防治体系建设6年来,已争取并实施中央及省级投资地质灾害治理项目7个,总投资3870.77万元。实施搬迁避让项目1个,总投资332万元,有效地保障了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

“白沙沟泥石流治理项目不仅有效防治了地质灾害,还连通了冰沟丹霞和康乐小镇,带动了集镇经济发展。”肃南县康乐镇副镇长海龙表示。

新闻推荐

祁丰乡深化“党建+”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

肃南讯今年,肃南县祁丰乡党委以党建引领产业发展,以壮大村集体经济实力和带动农牧民群众增收致富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按照支部...

肃南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肃南,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