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的平房

张掖日报 2019-10-07 23:39 大字

王延军

一所学校就是一段历史,每所学校都有自己的故事。自己在校园内生活了27年,校园变化历历在目,恍如昨日,不思量,自难忘。2015年国庆长假后回到肃南二中,发现教学楼后的最后两栋平房拆了。从此,校园里的平房被封沉在历史的烟尘里,成为遥远的记忆。

斗转星移,今非昔比。地还是那块地,物已不是原来的物。几十年前毕业的学生重回母校,感到既熟悉又陌生,不禁感慨万千。校门依旧是原来的位置,但记忆中低矮的两扇木门已换成了电控自动门。校门一侧的文化墙面上融现代与传统元素的浮雕栩栩如生,展示了民族地区学校在新时代追梦的精神风貌。

迈进校门,四层双面教学楼映入眼帘。在教学楼与校门间是环境优美的文化广场,正中央为汉白玉砌成的旗台、护栏。漫步在花岗岩、瓷砖铺成的文化广场,眼前绿草如茵,鲜花吐艳,松柏翠柳,绿树成荫,小路蜿蜒,文化橱窗、景观灯、文化石点缀其间。教学楼后,是综合楼、学生宿舍楼、餐厅、浴室、厕所。教学楼后门通向宿舍楼的水泥路旁,两排高大青松华盖如荫,它们伴随着一批批稚嫩学子走出校门,长大成熟。学生宿舍楼后便是塑胶操场,操场一侧是教师周转宿舍楼。唯有操场边已废弃用于贮备冬菜的地窖,像一口枯井,缄默无言。操场外山根的一窝柳树,还有校园侧墙内虬枝突兀,枝繁叶茂的几十棵河柳,见证着学校60年历史的变迁。

1959年,这里原本是一座招待所,由于诸多原因,最终成了学校。房屋为起脊,每栋房子四角砌有砖柱,屋顶铺红瓦,厚实的土坯墙,木窗木门、白灰粉墙、白纸糊顶棚,当时算是最高档的房子了。总共七栋房子,每栋五间,分布在校门东西两侧,门面相向,迎大门30米处,是一栋三间的会议室,双扇门,门扇各雕一个五角星。整个校园面积不大,却很紧凑。建校之初为小学,师生上课、办公、住宿都挤在这方狭窄之地。会议室后是平缓的草坡,也是学生活动的操场,一幅篮球架孤零零矗立着,见证着孩子们成长的历史。后来,附设初中、高中后,学生多了,教室不够用,便陆续修建了多栋教室。

1989年,我来乡镇中学报到时,学校留给我的印象就是“土”:土校墙、土房子、土操场,偌大校园无尺寸硬化之地。从1995年开始,自治县为实现“普九”,全力攻坚,倾力解决“进得来”“有学上”的问题。拆旧建新,新建了3栋砖木结构的教室,前后装上钢窗,红砖铺地,教室顿时亮堂了。硬化了马路,各教室门前也铺上人行小道,达到"十有五室""两机一幕"进教室的标准,学校可谓旧貌换新颜。1997年通过"普九"验收,实现了一代人的梦想。

2005年,拆了所有的土坯房,砖混结构的教学楼拔地而起,成为全县的第一楼。“要上楼了!”师生兴奋不已,齐心协力,加班加点,整地移树,挖花池,植草坪,栽榆叶梅、丁香、玫瑰、松柏等,校园环境日渐优美。并将四栋砖木结构的教室改造为宿舍,通暖气,配高低床,学生从此告别了睡通铺和"满面尘灰烟火色"的日子。随着全县学校布局的调整,改善师生的食宿条件,让学生“留得住”已迫在眉睫。

2010年,又建成了综合楼,成了全镇第一栋框架楼。原本门可罗雀的图书室,自补充新书后,学生蜂拥而至;在课外时间,宽敞明亮的阅览室里坐满了学生;音乐教室里钢琴取代"老掉牙"的脚踏风琴;过去用几根彩色粉笔教美术的情形一去不复返了,学生在画架上画得有板有眼;知心话屋、沙盘室、团体辅导室、宣泄室,让牧区寄宿生、留守儿童心理得以疏导;教室里的金属黑板换成了数控一体机。

2012年,教师周转宿舍建成,60套,一梯四户,两种户型,较大户型的一橱一卫、一厅一卧,灶台、床、衣柜、沙发、热水器一应俱全,暖气费全免,个人只交电费,只要带铺盖卷就能入住,老师们再也用不着车马劳顿搬家了。

房子是有温度的,储存着一段历史。共和国成立七十年,肃南二中建校已六十年。回首自己从教三十年的历史,见证着学校从土坯房到砖房再到楼房,教室里黑板从水泥到金属,从投影仪到数控一体机,无不折射出民族地区的基础教育从无到有,再到"优"的跨越。深切感受到祖国教育事业的巨大变化,党和国家对民族地区教育事业的重视。科技兴国战略的实施,让孩子们插上了知识的翅膀,去实现自己的梦想。(作者单位:肃南县教育局)

新闻推荐

张掖市甘州区发生一次Ms5.0级地震 无人员伤亡

中国张掖网讯据中国地震台网测定,9月16日20时48分在甘肃张掖市甘州区发生5.0级地震,震源深度11千米,震中位于北纬38.60度,东...

肃南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肃南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