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沟井古城印象记

酒泉日报 2019-02-18 04:01 大字

□杨永生

从事文物工作后,我听说了有关草沟井古城遗址的零碎信息。据参与了全国文物普查工作的同行说,按GPS定位显示,该遗址大部分在张掖市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境内,有一小部分在酒泉市肃州区。全国文物普查时,为便于古城遗址的整体保护管理,经省文物局协调同意,将草沟井古城遗址整体登记在张掖市肃南裕固族自治县文物名录。2013年该遗址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肃南县在遗址东南角墩下先后树立了4块文物保护标志碑。

草沟井古城位于张掖市肃南裕固族自治县明花乡南沟村西10公里处,南距兰新公路约18公里,距肃州区清水镇约30公里。关于草沟井古城的建筑年代,有东汉和明代两种说法。一说草沟井古城建于东汉光和三年(公元180年),属酒泉郡。著名历史学者李并成认为该古城“荒废于唐代天宝以后或其更后一段时间”。一说草沟井古城始建于明代,清代初期还有沿用。据《重修肃州新志·水利》记载,清雍正时草沟井一带曾复引水开垦,“千人坝草沟井,源流系千人坝分水”,但开垦规模很小,人口仅数十人,且不久因生存环境恶劣又被废弃。古城坐北向南,黄土板筑,占地面积15600平方米,平面呈“凸”字形,东西长130米,南北宽120米,城墙残高10米,基宽7米,顶宽3米。南墙正中辟门,门外筑方形瓮城,城四角有直径3米的圆柱体角墩,突出墙外3米。北垣正中筑有马面,城南墙内侧有宽3米的马道。距城垣西面50米处有围墙一道,围墙外分布有一米见方的窑坑。地表曾散见灰陶片、青花、黑釉、白釉瓷片、明代钱币等。该城曾是明清时代高台县所属城堡,对研究河西走廊腹地的历史、军事、地理等具有重要价值。

我们在古城遗址下面看到,东南角墩下方已被风沙逐渐侵蚀掏空,角墩摇摇欲坠,当地文物部门临时搭建了简单的钢架与扶支,但还没有实施文物遗址加固维修工程。东墙的墙体下堆满了日积月累形成的流沙,与城墙构成约60度的斜坡,顺着斜坡可由底部攀爬到城墙上面。

我们顺着瓮城进入内城,由内城的马道上到城墙顶部,鸟瞰城址的全貌,到西南角墩旁,看到西城墙的外墙下,依然沉积了高到墙顶的流沙堆。看来,西北地区的劲风与流沙,不断地对这座古城遗址形成了合拢保卫的态势,湮灭这座古城遗址只是迟早的事。

在城墙东北角墩上面,立着一个正方形国家地理坐标点碑。碑顶平面正中镶嵌一个直径约5厘米的铁制圆形说明牌,铁牌中间是一个凸起的“十”字,上方书“1号点”,下方书“地质部”;碑顶平面右下角落款:“地质部测绘局第二大地测量队,1956.4。”据此推断,这个地理测绘坐标标志碑距今已60多年,本身已成历史文物了。

在北城墙的东段,还竖有GPS地理坐标标志碑。上书:“严禁移动,酒泉盆地GPS网点CO49,2001.8。”

据明代李应魁撰《肃镇华夷志》堡寨一节中记载:草沟井堡,城南九十里,万历五年议设防守兵马;在《肃镇华夷志》军制一节中记载:草沟井堡,见在马步兵六十六名。但在民国张维校录《肃州新志》、清代钟赓起著《甘州府志》等,均查不到有关草沟井城堡的相关记载。说明该古城可能在清代已经弃置不用了。

据史料记载,明万历二年(公元1574年)砖包肃州大城完工,肃州城以崭新的气象坐镇西北边陲,其25公里外就是中国西部重要的边境军事关隘嘉峪关。肃州城整修完成3年后,万历五年(公元1577年)建成草沟井城堡并派兵马防守,显示了该城堡在明代西北塞防线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千秋极目空惆怅,碛远烟昏没暮鸿”(清代胡悉宁)。我在明代的草沟井古城墙上行走,遥想着早于它200年修建的气势雄伟的嘉峪关城,想起了唐代诗人陈子昂,以及他“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的诗句。距今440年前的明代官兵,在这前不着村、后不见店的地方,日夜把守着这么一座不算大的城堡,他们赖以生活的物质依托、情感归宿、个人理想,乃至家国情怀又是什么?也许只有这座古城堡与漫漫黄沙知道其中的秘密了。

站在古城墙上,向四周瞭望,祁连山白雪皑皑,大片大片的云朵从古城上方飘逸远去,望着邈远的戈壁深处,感觉这座古城就是天地的中心,心情格外舒朗。同行的女性朋友抖动着各色纱巾,卖弄着各自的装扮与情调,在古城上兴奋地拍照与嬉闹,不知是否惊扰了这座古城堡曾经的主人与他们已经安睡的灵魂。

历史对撞现实往往就是如此的吊诡,我们无法穿越,但还肆意捉弄。对这座古城堡而言,我们不保护不合情理,保护也显得异常拙劣,与历史场景格格不入。

新闻推荐

村美人富西柳沟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范海瑞春节到了,邢立涛从肃南县城的新家回到位于城郊西柳沟村的老家,趁着“小年夜”当地居民用餐高峰...

肃南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肃南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