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牛毛村打造多彩民族特色乡村

张掖日报 2018-11-19 10:37 大字

本报记者梁生红

初冬时节,走进肃南县白银蒙古族乡东牛毛村,一栋栋蒙古族风情的小康房格外引人注目,蒙古包宾馆、跑马(骆驼)场、喀尔喀民俗村寨与七彩丹霞景区连为一体,构成了一幅风光旖旎的迷人画卷。

东牛毛村地处七彩丹霞景区东入口,有80户196人,其中蒙古族占全村人口的58%。现有耕地500余亩,林地面积5万亩,可利用草原面积23.5万亩,2017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7万元。

今年,该村抢抓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机遇,立足资源和民族文化优势,依托七彩丹霞景区,坚持把发展乡村旅游作为开启乡村振兴的突破口和“金钥匙”,以“一景三区三体验”的发展思路,依靠项目建设支撑,重点推进特色村寨、绿化美化、村容村貌整治等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改善农牧村生产生活环境,着力打造喀尔喀民族文化一条街,借助“三变”改革提档升级,形成全产业链旅游服务,将资源优势转变为产业优势。

曹兵是东牛毛村的村民,在外做厨师十几年了。2016年,他看到家乡旅游业井喷式发展的商机后,果断放弃丰厚的报酬,回乡创业,承包起了村上的丝路明珠美食城,招聘5名员工,游客最多时日接客量300余人。

村民关晓霞投资50万元修建了二层小楼,在家门口办起了花龙万家客栈,上下十间房,通过与携程、美团、去哪儿等网站合作,旅游旺季增收近5万元。

该村在抓旅游硬件设施建设的同时,谋划特色旅游产业项目。开展生活垃圾和污水治理,实施“厕所革命”,改建完成标准化水冲式厕所50户;加大村容村貌整治力度,改造提升老旧院落53户,保留传统风貌。加强农牧村水电路讯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改善旅游环境。加大旅游产业开发力度,深入挖掘民族文化元素,新建蒙古包宾馆23座,增加驼马骑乘观光队等旅游项目,鼓励农牧民发展旅游餐饮、特色美食和手工艺品研发、销售等服务性产业,促进文化旅游业深度融合发展,打造集旅游观光、民俗文化体验等功能为一体的多彩民族特色乡村。

“输血不如造血”,为调动村民发家致富的内在动力,该村把“三变”改革作为增强新形式下农牧业农牧村发展新动能的总抓手,推行“党支部+公司+农户”模式,三个“实现”力促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实现东、西牛毛两村集体出资开办乡村旅游发展公司,整合各农牧家乐、蒙古包宾馆、跑马(骆驼)场、文化广场等资源统一管理营销;实现村民投资跟进蒙古包宾馆规模化建设,建成蒙古包宾馆、特色标准化客房46间;实现非物质文化为资源投资乡村文艺演出,进一步挖掘民族文化特色,加大文化创意创新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力度,推动旅游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

新闻推荐

航拍马蹄寺雄浑壮观

初冬时节,无人机航拍河西名胜古迹——肃南裕固族自治县马蹄寺。马蹄寺在群山环抱下,位于悬崖绝壁上的三十三天洞窟雄浑壮观...

肃南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