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四十年伴随我成长

民族日报 2018-10-15 09:24 大字

1978年,9岁的王平进入和政小学就读。也就在这一年的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成功召开,不足而立之年的年轻的共和国开启了黄金时代。在这个冬天,王平和共和国一起进入了各自冬天里的“春天”。

40年,人生可见枯荣,国家破茧而生。回望来路,中国以濒临崩溃之身,怀着“摸着石头过河”的心情,成就了一场伟大的革命。从贫瘠到富裕,从禁锢到自由,从崩溃到奇迹重生。

40年,王平从一个少数民族贫困地区的黄口小儿一跃成为厦门大学人文学院人类学与民族学系的教授。这个临夏的儿子见证了这40年共和国与自己共同成长的每一刻。

知识改变命运

王平的父母重视文化教育,家中的每一个孩子都接受了良好的教育。王平也是一个勤奋努力的聪明孩子。初中毕业后,他以良好的成绩考入甘肃省兰州一中民族班。当时的民族班是甘肃省教育厅为加强省内少数民族地区教育,先后在兰州一中和西北师大附中设立的,招收甘肃省民族地区学习好的少数民族学生,这项自改革开放实施旨在促进和提高少数民族教育的政策措施,有效地促进了甘肃省民族地区的教育,培养出一批批优秀的少数民族人才。“记得当时我们班一共有40多名同学,来自临夏回族自治州、甘南藏族自治州、肃南裕固族自治县等少数民族地区,毕业后全都考入大学,还有相当一部分考取了全国重点大学,这些同学毕业后有些分配到全国各地,有些分配到各自所在的民族地区,在改革开放四十年中,为国家和甘肃省民族地区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1989年,王平顺利考入北京师范大学,毕业后分配到兰州化学工业公司工作。工作期间,王平仍旧没有放弃学习。2006年,他参加了兰州大学博士生入学考试,以优异的成绩获得了博士生入学资格,并获得了兰州大学全额助学金,进入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兰州大学西北少数民族研究中心学习民族学专业。2009年,博士毕业后他到厦门大学人文学院从事教学与科研工作,讲授人类学与民族学相关课程。

知家乡爱家乡建家乡

在自己的事业蒸蒸日上的同时,王平也没有忘记自己的家乡。作为临夏人,他熟知临夏,他的许多学术研究都是以临夏社会的各个方面为例来阐释问题。《民族地区新型城镇化的路径与模式探究:以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临夏市为个案》一文,阐述了临夏市自改革开放在新型城镇化方面取得的成就,探索临夏市的成功个案对民族地区新型城镇化建设带来的思考。《饮食人类学》《临夏回族史话》等著作,无一不使临夏在学术舞台留下了属于自己的印记。

作为一名学者,在“临夏八坊十三巷保护与开发”项目开启阶段,他提出了科学和合理的建设性意见;临夏市创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前期方案预备时,他提出了自己的修改建议;他对“一带一路”建设中临夏文化产业发展发表了研究论文和专题报告。作为一个在厦门工作的临夏人,厦门与临夏帮扶的对接联络服务工作是他每年必做的工作:帮助宣传和推销临夏特色产品、接待临夏到厦门挂职锻炼的干部,以及到厦门进行交流培训各种团体,在异地为家乡的发展尽上自己的绵薄之力。这个临夏的儿子用自己的方式在一点一滴的建设着自己的家乡。

“临夏是我的故乡,是生我养我的地方,我热爱这片故土,感恩这片热土养育了我。临夏改革开放的四十年我伴随着成长,见证了临夏改革开放四十年来发生的巨大变化和取得的丰硕成果。面向新时代,我相信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指引下,临夏将迎来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作为一个临夏人,我将一如既往的关注和支持家乡的建设和发展,为家乡人民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尽自己的一份力。”

新闻推荐

肃南“三个到位”保持反腐高压态势

肃南讯肃南县纪委坚决把纪律和监督挺在前面,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保持反腐高压不松劲,持续震慑不停步,坚持监察对象把握到位...

肃南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