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祁连山 —记杨万斌和他的护林员们

张掖日报 2018-03-29 18:17 大字

[摘要]—记杨万斌和他的护林员们

本报记者 武开义 乔 伟

“保护碧水青山 维护生态安全”

在肃南裕固族自治县隆畅河林场白泉门护林站,这几个烫金大字闪闪发光。

响亮的口号,在这里化为最扎实的行动。

从肃南县城驱车向西南方向出发,颠簸40多分钟后,终于到达隆畅河林场白泉门资源管护站。这个管护站位于县城进入祁连山的隘口,管护总面积121万亩,其中林地32万亩,建群树种为青海云杉、祁连圆柏,主要植被为金露梅、高山柳、鬼箭锦鸡儿,主要野生动物有雪豹、棕熊、白唇鹿、白臀鹿、马麝、高山雪鸡、蓝马鸡、金雕。

这,就是杨万斌和他的护林员们日夜守护、心心系系的莽莽山林。

49岁的杨万斌是白泉门资源管护站的站长,从事护林员这份工作已有26年。26年来,他从一个护林站调到另一个护林站,几十年如一日地工作在山林深处,足迹踏遍了祁连山北麓每一个角落。

“主要工作就是防偷猎、防火灾,主要防范手段就是上山巡查。”谈及自己的工作,杨万斌笑着告诉记者:“护林站就我们9个人,要做好这几项工作,就必须去巡山。”杨万斌将巡山队员分成几个小组,A、B、C三条巡山路线,近的有40公里,远的有60公里山路。

每月21天时间的巡山护林,是一项异常艰苦的工作。每一趟巡山,不管走得多累,只要有查不到或查不清的地方,就算常常走得腰酸腿疼脚打泡,杨万斌和他的组员们也绝不停步。每次进山少则一天,多则两三天,累了就坐在山石上歇歇,饿了渴了就吃随身带的干馍和水,有时候日落回不到护林站,就得就地扎起帐篷,露宿野外。

“像这样的运动鞋,我一年要穿坏三四双。”虽然工作艰苦,但杨万斌和护林员早已习以为常,并经常互相调侃,黝黑的面庞满是开朗。

手电、警棍、铁锹、防火应急包、水壶、摩托车、帐篷、腿、望远镜,被护林员杨斌戏称为巡山“九大件”。每年11月1日至次年4月30日是白泉门护林站管护林区的防火期,也是祁连山区最为寒冷的季节。 (转二版)

新闻推荐

托起绿色发展之梦 肃南县产业转型发展侧记

美丽的肃南县城。(资料图)本报通讯员郎文瑞去年以来,在祁连山生态环境问题整改整治行动中,肃南县痛定思痛,以壮士断腕、猛药去疴的决心,对保护区范围内的矿山企业实施全面关停、水电站生态基流下泄监...

肃南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肃南裕固族自治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