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路军号兵符泽攀一生守护烈士墓

达州晚报 2021-09-13 09:28 大字

符泽攀生前给少先队员讲述红军英勇战斗的故事

在祖国大西北甘肃省河西走廊中部的高台县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里,陈列着一把不同寻常的军号——海螺号。这把海螺军号,通长35厘米,通高15厘米,海螺号上的多处凸起花纹已经被摩擦得光滑平整,边缘还有一小块残缺。这把写满沧桑的海螺号见证了老红军符泽攀初心不改、一生守护的感人故事。

参加红军 英勇战斗

据市档案馆工作人员介绍,符泽攀,1908年出生于宣汉县黄石乡符家嘴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32年参加王维舟领导的川东游击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符泽攀被批准参加了地下党组织领导的农民赤卫队,从队长手中接过了一把用作军号的海螺号,成了一名司号员。军号就是命令,为了准确无误地将指挥员的命令传递出去,符泽攀把代表不同命令的号谱深深地印在脑海里,勤加练习,无论刮风下雨、天寒地冻,他都会准时在营区里吹响军号,从没出过差错。

1934年,川东游击队和梁达地区农民赤卫军合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33军,符泽攀担任297团1营3连指导员。1935年参加长征。这把海螺号也结束了它的使命,但符泽攀却一直将它珍藏在身边。

1936年7月,红33军整体编入红五军。红军三大主力在会宁会师后,符泽攀随部队西渡黄河,后部队改称西路军,转战河西走廊。他已记不清参加了多少次战斗,但他永远记得,这一路战斗最残酷也最悲壮。

10月27日,一条山地区战斗打响,红三十军首先在吴家川击退祁明山第三旅的阻击。符泽攀所在部队配合红三十军进击景泰、一条山之敌韩起禄第二旅。30日,红三十军占领一条山大部分村寨,包围敌第二旅一个团。11月1日,符泽攀所在部队进占一条山锁罕堡、打拉牌,包围敌第二旅600多人。4日,敌集中5000兵力攻击打拉牌,经7小时激战,歼敌500余人。之后,该部撤离一条山地区,进入河西走廊,向平潘、大靖、凉州地区进发。

西路军随即进击古浪、永昌、山丹。部队分三路西进:红三十军为一纵,向大靖前进;红九军为二纵,向古浪前进;红五军为三纵,尾随红三十军行动。

红九军出发不久,即在干柴洼、横梁山与敌骑第五师两个旅、第一零零师一个旅激战。击溃敌骑后,袭占古浪县城。

11月16日,敌集中3个骑兵旅、2个步兵旅和4个民团攻击古浪城。次日敌突进城内,红九军巷战退敌,伤亡严重。战斗中,符泽攀顽强拼杀,目睹无数战友倒下。后在红三十军第二六八团的接应下,红九军撤至四十里铺。

中央原指示“速打通远方为要”,19日又要求停止西进,“创造巩固根据地”。此时,西路军在东起凉州四十里铺,西至甘州附近300里狭窄地带一线摆开,无法集中兵力,陷入被动挨打局面。当天敌5个团攻击红三十军四十里铺阵地。血战三天,第二六三团一个连全部拼光,红军伤亡500余人。撤出后即投入永昌东南八坝战斗,激战两天,弹药消耗殆尽,全凭大刀拼杀。

11月29日,符泽攀随部到大佛寺附近占领阵地,阻止敌人围攻山丹县城。刚刚做好战斗准备,敌三个旅气势汹汹向阵地发起进攻。战斗中,团政治委员谢良腿部中弹负伤,鲜血顺裤脚流了出来。包扎好伤口后,他忍着剧痛,奋不顾身组织部队向敌人发起反冲锋。符泽攀和战友们群情激愤,猛打猛冲,终于打退敌人的进攻。

11月30日,敌又增加一个旅和一个山炮营,一齐向山丹城东北角发起猛攻。战斗开始后,敌人仗着人多势众,气焰十分嚣张,杀气腾腾地轮番进攻,激烈的战斗进行到第三天下午4时许,集结待命的部队奉命从东门出击,围城的敌军在红军的突袭下惊惶万状,竞相逃命。符泽攀和他的战友们越战越勇,残敌一窝蜂似地拍马逃去。

突然,远处扬起一片尘土,敌人的骑兵在烟尘掩护下向追击的红军反扑过来。敌骑兵冲入红军阵地后,挥舞马刀横冲直撞疯狂砍杀。符泽攀和战友们猝不及防,仓促应战,在烟尘里与敌骑兵厮杀。团长李连祥在与敌人拼杀中,不幸壮烈牺牲,部队也被敌骑兵冲散。正在危急之时,城头方向枪声骤起,敌骑兵纷纷倒地。红军指战员顿时勇气倍增,以一当十,打得敌人抱头鼠窜。原来站在东门城楼上指挥战斗的红五军军长董振堂发现险情后,当即命令第四十五团两个营火速增援,掩护撤退。符泽攀怀不幸中弹,被转入随军医院治疗。

流落大西北 挖煤谋生路

1937年1月20日,敌两万余人围攻高台。守卫在城上的红军前仆后继,浴血奋战,经过无数次争夺和厮杀,消灭马匪2000余人。由于敌我兵力十分悬殊,在一次次求援无助的情况下,红五军军长董振堂、政治部主任杨克明、参谋长刘培基及其以下3000余人壮烈牺牲,少部分突出重围后大都被反动地主武装杀害。

符泽攀听到高台失陷的消息,未等伤愈就回到了部队。从高台突围而出的余部在红三十军主力接应下,撤回倪家营子,符泽攀所在部队也到了这里。马家军将倪家营子、高台、临泽分割包围。而倪家营子与高台、临泽相距百里,且地势平坦,因此,在倪家营子的红军主力一开始就陷入孤军无援的境地。这场血战持续了8天,红军将士在弹尽粮绝中战至最后一刻,幸存者分散突围。

临泽突围既是红西路军历史上最悲壮的战斗,同样也是符泽攀终生难忘而且最惨烈的一场恶仗。两万多马家军洪水般地向红军不停地冲击,密集的敌人挥舞着马刀反复冲杀。符泽攀在雨夜中被冲散了,他不知部队的去向。尽管硝烟已经远去,他的心却仍在部队。他以坚强的毅力朝着判定的方向前行,寻找一个多月,却没有部队的一点消息。

万般无奈之下,他决定先安顿下来。1937年4月,符泽攀沿途乞讨来到了祁连山下,遇到很多挑煤的人。起初,他并没在意,后来才意识到不远处可能有煤窑。一打听没错,他喜出望外。但由于口音不同,便改名易姓,谎称自己要饭远道而来,终于被收留当了一名挖煤工。

抗日战争爆发后,符泽攀又思念起自己的战友,不时萌生归队的念头。但他又不知一路苦战之后的战友现在何方。一年后,经工友牵线,他到工友居住的村庄羊达子入户为婿。符泽攀定居后,除了时常打听部队的消息,盼望归队外,也曾想过迁居回老家生活。但凭常识,他还是觉得高台相对安全。家乡还乡团残杀苏维埃成员和红军亲属的消息,他早有所闻。更重要的是,他对高台总有一份难以割舍的眷念。在村民的掩护下,他隐蔽在北山煤矿,一边挖煤谋生,一边养伤。每当夜幕降临,符泽攀总是会一个人走出煤窑,找到藏在后山的海螺号,一遍遍地擦拭,一遍遍地抚摸,默默怀念思念的战友。

相伴忠魂 老兵“归队”

日也盼,夜也盼,终于盼来了这一天。1949年9月2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一野三军七师进驻县城,高台解放了!

10月的一天,符泽攀和流落在高台的20多名红军老战士,被解放军七师师长张开基请到高台县城,参加流落红军座谈会。符泽攀激动得热泪盈眶,喜不自禁。随后安排他发放救济粮时,他一户一户座谈了解,摸底调查,征求意见,把有限的粮食真正送到急缺口粮的农户手中。春天挖沟清淤是关系当年粮食生产的一件大事,他不顾伤残,坚持和群众一齐上坝挖渠。天旱水缺,他昼夜带领群众浇水,睡在地头,吃在水口,受到干部群众好评。1957年,符泽攀已年过半百,积极响应党和政府的号召,回乡务农,在参加农业生产的八年中,尽其所能,为人民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高台解放后,符泽攀先后担任过区民兵自卫队队长、定平乡乡长、区公安特派员等职务。为纪念在高台浴血奋战牺牲的红军先烈,经甘肃省人民政府批准,1957年在高台县东郊修建西路军烈士陵园。1964年,符泽攀主动向组织请求到高台烈士陵园工作,为血战高台牺牲的2800多名战友守陵。陵园就是他的家。他带着老伴和工人整修陵墓,清扫庭院,栽植长青松柏,接待前来参观的群众。只要有空,符泽攀就会去学校为孩子们讲述西路军的悲壮历程和英勇斗争、顽强不屈的革命故事。每当讲到三进三出倪家营子、临泽突围、血战高台时,老人总是泣不成声。孩子们听着故事,看着他吹响海螺号,心灵受到了极大震撼,一颗颗幼小的心灵里播下了红色的种子。每年的1月20日红五军在高台血战失败的这天,老人都会早早起床,虔诚地擦亮海螺号,站好笔直的军姿,吹响早操号;晚上,又会对着墓碑吹响熄灯号,站在墓碑前久久不语,仿佛战友们一直在他身边。

符泽攀把自己一直珍藏的一把海螺号、一条毛毯被单、一件羊皮夹袄,献给烈士陵园。正如他自己所说“到了烈士陵园,我也算真正归了队。我要长陪牺牲的战友,与忠魂相伴,做他们的守墓人”。

符泽攀在陵园工作的20多年间,接待了一批又一批前来悼念革命先烈的领导和群众、首长和战士,一次又一次地讲述着西路军的悲壮征程和中国工农红军的大无畏革命精神。他用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和亲身的经历教育人民,以革命精神鼓舞人民。他为革命战友坚守陵墓,和烈士忠魂相伴,一直坚持了七千多个日日夜夜。

1986年1月12日,守护烈士陵园22年的红军老战士符泽攀与世长辞,享年78岁,县民政部门将他安葬在了他终生守望的烈士陵园里,他终于回到了他的战友们身旁。当年那些听过符泽攀老人的军号声和故事的孩子们都已长大成人,他们也会时常带着子女来纪念馆瞻仰这把海螺号,讲述这海螺号里的动人故事。

□达州日报社社区记者 谯继

(本文参考了《党史博览》《达州红色故事》等文献。图片由市档案馆提供)

新闻推荐

山丹城管执法局“网格+督查”加强城市管理

山丹讯今年,山丹县城管执法局建立科学有效的监督考核和约束激励机制,推行“网格+督查”管理模式,促进城市管理日常化、精细...

山丹新闻,有家乡事,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山丹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