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丹:“旧膜”换“新膜” 垃圾变财富

甘肃农民报 2021-04-17 04:45 大字

新甘肃·甘肃农民报通讯员 周军

“每逢冬春季节,田间地头、房间屋后或是渠路两旁,缠在树上、飘到渠里、飞到天上……”谈及曾经的废旧农膜污染,山丹县农村群众总会这样说。

因为干旱缺水,山丹县每年要消耗农膜1000多吨。长期以来,难以回收的废旧农膜成为随处可见的“白色垃圾”,需求与回收之间的矛盾,成为农田环境污染治理中一项重要难题。

近年来,山丹县政府连续研究出台《废旧农膜回收利用工作实施方案》等相关文件,通过探索建立健全废旧农膜回收利用体系,切实保护好农村生态环境。全县建成高标准废旧农膜回收利用网点14个,建成废旧农膜回收加工企业3家,形成了集回收、拉运、加工为一体的闭合废旧农膜回收利用网络体系。

回收企业收集的废旧农膜,通过再次加工,“变身”为价值每吨4000多元的PE生产原料,用于生产新膜。村民将废旧农膜拉到集中回收网点,就能以15:1的兑换比例换回新膜。通过“以旧换新”,回收率低的难题迎刃而解。

位奇镇废旧农膜回收利用网点负责人张成说:“以前每到秋收结束后,最大的难题就是动员群众捡拾废旧农膜,不仅群众抵触情绪大,而且存在私自焚烧和掩埋的现象。现在,村民大多是主动拉到网点来以旧换新。”

据了解,为保障全力推动废旧农膜回收利用,该县每年安排专项经费500万元,对回收网点和回收企业进行补助。去年,“以旧换新”兑换新膜达98.628吨。

同时,为了落实“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该县全面落实废旧农膜回收保证金制度,在乡镇、村社签订土地流转合同时,把30元每亩的保证金作为前置条件,促使覆膜种植户自觉回收废旧农膜。

现如今,山丹县已逐渐形成“收集有网点、加工有企业、收购有专人”的废旧农膜回收利用工作格局,为构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奠定了良好的生态底色。

新闻推荐

陈棐与“塞酒”

周步中国写酒的诗文太多了,但在山丹写酒的诗文却不多。陈棐是在山丹写酒的高官诗人之一,而且写的是“塞酒”。陈棐字文冈,河...

山丹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山丹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