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生态宜居引领乡村实现绿色发展

张掖日报 2021-02-04 09:48 大字

□李海波

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任务。持续推进“山清水秀、天蓝地绿、村美人和”的生态宜居美丽村庄建设,应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乡村绿色发展之路,统筹协调乡村生态环境保护、基础设施维护运行和乡村文化保护传承等关系,推动乡村自然资本加快增值,实现百姓富、环境靓、生态美的有机统一,不断满足人民对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坚持在田园上“绘图”,着力编制有乡韵的规划

注重农业农村的人文关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充分尊重农民的意愿和发展诉求,在传承特色文化、挖掘优势产业、精耕细补村庄、修复特色生态等方面科学谋划,侧重于保护农村亲山近水、居耕融合的形态,尽可能的体现“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风土人情。注重乡土文化的保护利用。坚持“‘两山’理论找出路、‘三农’政策做文章”的思路,从产业融合、村落形态、文化传承等角度,探索推动乡村历史文化资源的发掘、保护、修复、传承和可持续利用,努力做到“不扒房、不砍树、不挖山、不填沟、不改河”,实现传承文明、启迪民智、盘活资源、振兴乡村的美好愿景。注重三次产业的多位融合。以农业生产为依托,以农民为主体,以利益联结为纽带,将资本、技术、人才、项目等要素进行集约化配置,推动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销售、娱乐休闲等一、二、三产业有机融合、紧密衔接、协同发展,实现产业链延伸、产业范围扩展、附加值提升的多元发展格局。

坚持在土地上“绣花”,着力发展有特色的产业

要选好着力点。顺应乡村发展规律,科学把握乡村差异性和发展走势多样化特征,立足不同村庄的区位交通、资源禀赋、人口规模、产业基础、空间格局等发展条件,分类有序推进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着力打造特色产业、特色文化、特色生态、特色村落,实现乡村特色化发展。要下好先手棋。突出不同村庄地域特色、环境特色、人文特色,在原汁原味上下功夫,宜菜则菜、宜果则果、宜草则草、宜牧则牧、宜林则林、宜游则游,努力做好特色文章,构建地域特色鲜明、承载乡村价值、创新创业活跃、利益联结紧密的现代乡村特色产业体系。要建好产业带。依托现有乡村产业基地,建设一批特而强、精而美的乡村特色产业带,放大辐射效应。大力挖掘农村能工巧匠,积极培育发展一批小庭院、小家禽、小手工、小买卖、小作坊等“五小”产业,推动形成多主体参与、多要素聚集、多业态发展、多模式推进的融合格局,带动周边群众一起增收致富。

坚持在生态上“增绿”,着力建设有颜值的乡村

强化生态理念。坚持生态保护刚性约束,把好绿色关口。探索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度和损害赔偿制度,开展以绿色GDP为导向的政绩考核,让生态绿成为亮丽的发展底色。发展生态经济。摒弃以损害和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的经济增长模式,依托自然优势发展特色产业,培育绿色发展新动能,推动乡村发展“含绿量”和“含金量”同步提升。抓实生态治理。严格落实“河长制”,开展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着力改善水环境质量,着力打造一批乡村旅游型、生态自然型的特色田园乡村,努力留住乡土韵味、彰显乡村本色。

坚持在民生上“添彩”,着力创造有质感的生活

持续改善群众居住条件。坚持“留改拆”并举,突出历史风貌保护和文化传承,加大农村危旧房腾退复垦和修缮改造力度,将房屋使用功能不完善、配套设施不健全等各类旧住房纳入生态宜居工程拆迁改造范围,多途径、多渠道改善群众居住条件。持续提升公共服务功能。大力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提升农村贫困地区人口素质和创新能力。建立城乡融合的医疗卫生保障体系,使农民享受与城市居民同样的医疗标准和同样的医疗报销政策。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和妇女以及老年人的关爱,积极推动多层次农村养老事业发展。持续丰富乡村文化生活。因地制宜规划建设农村文化设施,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通过常态化开展各类文体活动,传播正能量,引领新风尚。深入挖掘整理本地民俗文化、革命文化、红色文化等资源,大力发展农村文化产业,加大本土文化人才、文化能人培养力度,努力建设一支不走的文化队伍,打通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更好地满足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需求。(山丹县委党校)

新闻推荐

山丹“十三五”完成水利项目投资6.63亿元

山丹讯(记者石晶)山丹县高度重视水利事业,大力推进水利基础设施、引水灌溉、河道治理、水保生态治理等民生水利项目建设,水利...

山丹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山丹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