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筹推进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度融合
□赵文成
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度融合是重大的时代课题,二者深度融合,是巩固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地位、构建全民共同价值信仰的需要,是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需要,也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需要。
一、高校建堡垒。一是加强教材建设。古今中外治国理政的实践充分证明,意识形态工作要从娃娃抓起、从学校抓起。国家安全的核心的是政治安全,政治安全的核心是意识形态和文化安全,根本的问题是抓好教育,世界各国概莫如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推进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度融合,占据道义和科学的制高点,必须把高校的哲学和思想政治教材建设牢牢抓在手上,编写一批体现时代学术水平、正面社会重大问题、回应大学生内心困惑的哲学和政治教材,以此武装大学生的思想,指导大学生形成认同融合、参与融合的思想和行动自觉。二是加强学科建设。要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合嵌入大学的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建设体系,使其成为这一领域的显学,并把大学生的就业、生活与融合战略紧密结合在一起。
二、学识转学养。一方面,要具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识和学养。只要是成长、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中国人,耳濡目染都知悉中华民族的基本精神,并体现在生活观念和生活样式之中,只不过有些人是自觉的,有些人是自在自为的,有些人是系统的理论化的,有些人则表现为习俗和言行举止等习惯。另一方面,中国人要有马克思主义的学养。接受过学校教育的人、受过专业训练的人大都具有一定的马克思主义学识,只有将学识转化为学养,把知识转化成信仰,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转化为规范指导自身思维和行为方式的自觉行动,才称得上具备了马克思主义的学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马克思主义的学识在中国人特别是年青一代身上转化为学养,形成思想行为的自觉,我们就具备了二者深度融合的深厚社会基础。
三、形式化内容。促进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度融合,也要创新形式、谋划载体、搭建平台,靠有效、管用、易行的形式潜移默化、久久为功,传输传统文化的精华和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在形式的强化中促进二者深度融合,实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成效。当前,要特别重视基层治理这个环节,通过入党宣誓、道德讲堂、成人仪式、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村规民约的制定、家风乡训的传承、农民丰收节和社区文化活动的开展等环节和渠道,实现对基层治理各环节各领域的全覆盖,精心传播和推进融合。
四、宣传谋创新。从意识形态工作的角度来看,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合是宣传思想工作的主要内容,其核心是融合体的立场、观点、方法特别是世界观、价值观、方法论,形式则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喜闻乐见的表现形式,重点是文学艺术和民俗。要用乡土话、中国话、传统民俗活动和文学艺术作品含蓄生动地宣传马克思主义,传播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理念、中华传统美德和中华人文精神。这种宣传必须是艺术化、大众化的,不能流入口号和说教。唯有灵魂,宣传才有方向。唯有创新,宣传才有生命。唯有融入和立足传统文化滋养的中华大地,唯有讲好中国化、地方话、老百姓能听懂、喜欢听、听得进的话,宣传思想工作才大有作为。
五、队伍作保障。一是具有坚定理想信念和深厚传统文化学养,有全球影响力的战略型政治家、思想家,大中学校教师和精英知识分子。这是应对理论挑战、推进理论融合、营造宽厚环境、谋划发展全局的骨干力量。二是领导和推动融合的中高级党政领导干部,这是在实践层面推进融合的组织者和中坚力量。三是坚持问题导向,对融合工作具有强烈担当精神的基层政权骨干队伍,特别是县、乡(镇)、村和社区的负责人和工作人员,这是推进融合的战斗堡垒,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工作者。四是具有世界眼光和较高技能水平的媒体队伍,这是推进融合的宣传员和先锋队。要靠骨干力量把融合的工作渗透到大众文化的每一个领域、每一个环节,牢牢占领世界舆论制高点。
(山丹县清泉镇)
新闻推荐
山丹讯2021年度全省重点党报党刊发行征订工作开展以来,山丹县高度重视,按照省、市重点党报党刊发行工作要求,迅速行动,精心部...
山丹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山丹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