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疫”诗篇,动人心弦
著名诗人、评论家热议:
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王家新。
四川省作协副主席、《星星》诗刊杂志社社长龚学敏。
西南大学教授、重庆市作协副主席蒋登科。
11月2日,第六届中国诗歌节开幕第二天,闪烁着思想火花的诗歌论坛开讲。四川省作协副主席、《星星》诗刊杂志社社长龚学敏,浙江大学中文系原系主任、大型新诗丛刊《星河》主编骆寒超等多位著名诗人、评论家、学者开展诗意探讨和观点交锋。
文学创作从来都是与大时代同呼吸共命运,本届中国诗歌节论坛的一个重要主题自然聚焦当下最关注的话题——疫情。
“一场疫情,让武汉、让湖北、让中国、让世界按下过暂停键,也让历史在2020年更多了一份忧患和沉思。”《中华诗词》杂志主编、《中国文化报》理论部主任高昌说,那些出自湖北青年诗人杨强、日本青年诗人早川太基、武汉诗人泉名、意大利诗人詹应彪的抗疫诗歌,“展现了世界诗人抗疫诗词的时代担当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中的浓厚诗意。”
□成博 靳晓沛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郭静雯 李婷
山川异域 风月同天
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的诗意展现
“这首诗应该快马加鞭/但别忘了为它消一消毒。”沈苇的《如果一首诗是一次驰援》传递出无数国人心中最柔软的心声和人性的光芒。“这个时候/测量着的/不仅仅是人的体温。”鲁若迪基的短诗《体温表》尺短意丰,耐人寻味。
“抗疫诗歌输送了一批艺术精品。它们情真意切,自然天成,触摸到了人性的本质。”南开大学文学院副院长、评论家罗振亚说。
龚学敏也有同感,他说:“《星星》诗刊每天都会收到由不同渠道投稿的关于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诗歌,海量作品记录着疫情影响下人们生活状态的深刻变化。”
“海外的诗词作者也没有缺席,他们用自己的心声,默默地奉献出一份份真挚的文化自觉。”论坛上,高昌以饱满的情感吟诵了诸多海外抗疫诗词。“新岁满城空,我来不忍睹。宿昔繁华地,萧然见行旅”……高昌认为,这些诗歌书写的都是饱满而充实的情感体验,关照的都是真切清晰的精神世界,揭示的都是生动实践中的深刻反思,焕发着厚重的心灵力量和明丽的责任光辉。
在高昌看来,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破坏是令人痛惜的,同时也使人们对人类命运共同体有了更多思考和感悟。“所谓山川异域、风月同天,正是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的诗意展现。”
骆寒超则盛赞吉狄马加的抒情长诗《裂开的星球》,认为在国内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取得阶段性胜利的大背景下,当前诗歌抒情应将重心转移到对生命哲学高度的战略性抒情,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高度来抒情,表达诗歌中生命的哲学。
一手拿笔 一手救人
战“疫”一线上的诗人身影
事实上,整个抗疫期间,诗人、作家们不仅投身抗疫主题创作,同时有着医生、护士、志愿者等身份的他们也曾奔赴一线,用行动写下动人的战“疫”诗篇。
来自甘肃省山丹县的诗人、援鄂护士龙巧玲就是其中之一。11月2日下午,她也作为抗疫诗人代表,以故事诗的形式分享了她年初在武汉抗疫的经历与感触。
“这是一场身体和精神的严酷考验,我带着赴死的决心来到抗疫一线最危险的地方。”在武汉期间,龙巧玲在失眠中写下了《请不要打扰》《妹妹,今夜羞于赞美》《蚂蚁也有愤怒的时候》《元宵夜》《日常》等诗篇。“一种信念和意志催促我去写,因为强烈感受到了生命的脆弱。”龙巧玲说,“我想以这样的方式记住他们。我已不在乎我写的是不是诗歌,只要这些文字能把一个个鲜活的真实的人留在这世上,让生命在世界上留下一道光芒。”
阎志则以一个普通武汉市民的身份,记录了个体在时代中的微观体验。他曾在武汉参与方舱医院建设保障,在小区隔离期间,他收养了两只流浪猫,一只流浪猫在这期间生了4只小猫。阎志说,和这6只猫在隔离期间相处的生活细节,在恰当的时候会进入自己的创作。“以诗人特有的善良和共情之心,聚焦个人在疫情中、疫后处境中的悲欣交集,描画每个人内心的感动与疼痛,这样的诗歌更真切,更容易动人心弦。”
分享最后,阎志向现场诗人朋友和文学爱好者发出热忱的诗歌之邀,欢迎大家12月到武汉参加武汉诗歌节,“我在武汉等你!”
新闻推荐
本报讯“各项指标均达标,项目圆满完成确定的脱贫目标任务。”近日,省林业和草原局组织相关专家对山丹县老军乡李泉村建设的...
山丹新闻,有家乡事,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山丹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