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意甘肃: 千里丝路千里河 一路风景一路歌

兰州晨报 2019-10-30 01:54 大字

“一会一节”开幕式演出精彩瞬间《丝路花雨》剧照兰州水车月牙泉雪景绚烂的张掖丹霞

从人类文化遗产敦煌莫高窟,到中华民族重要象征的嘉峪关关城,从水草丰茂的山丹军马场,到“黄河之滨也很美”的兰州……穿越千里河西走廊,甘肃文化旅游的大美画卷徐徐展开,再次惊艳世人。

敦煌莫高窟接待人次节节攀升;张掖七彩丹霞景区单日接待人数创历史新高……这个夏天,与如意甘肃的绝美风景相匹配的,是文化旅游人气的持续爆棚。

发端于改革开放,发展于西部大开发,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后发赶超。几十年来,甘肃文化旅游业越来越火。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井喷式增长成为甘肃文化旅游业发展的新常态,文旅业地位提升、发展提速、比重提高,已位居全省十大绿色生态产业之首,为甘肃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数据显示,2013年至2018年,全省接待旅游人数11.14亿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7235.75亿元,年均增速均超过25%,增速位居全国前列。

1风生水起正当时

每年进入旅游旺季,都是甘肃兰神国际旅行社总经理裴建宏最忙的时候,每天旅行社有上百个团在甘肃境内活动。2018年,旅行社全年接待游客达到9.2万人次,今年截至目前已超过10万人次。

“那时,一年就忙几个月的旺季,全年到头接待游客不过900多人次。”面对爆发式增长的业务量,裴建宏常常回想起2002年刚创业的情形。兰神国际旅行社的成长正是甘肃文化旅游业飞速发展的一个缩影。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丝绸之路旅游线路持续升温,甘肃文化旅游业迎来了千载难逢的重大机遇。面对机遇,甘肃省委、省政府加快旅游强省建设步伐,并作出将文化旅游业作为甘肃实现绿色发展崛起的首位产业来抓的重要决策,明确了“交响丝路·如意甘肃”文化旅游品牌定位。大格局谋划、大手笔施策、大项目带动……一时间,全省上下凝聚起发展文化旅游业的强大共识和合力。

兰新高铁、兰渝铁路、宝兰高铁等相继通车,“敦煌号”等品牌旅游列车开行;甘肃省高速公路与周边省份的高速公路全部打通,56个4A级景区联通二级及以上公路;兰州国际机场不断扩建升级,敦煌国际航空口岸全面开放……铁路、公路、航空的全面发力,构建起四通八达的旅游交通网,“快进慢游”正在变成现实。

大景区改革发展深入推进,甘肃旅游核心竞争力和市场影响力明显提升。天水麦积山、敦煌鸣沙山月牙泉景区相继升级为国家5A级景区……在老牌景区提档升级的同时,一大批不同类型的新兴景点景区异军突起,备受游客青睐。

通过两轮“厕所革命”,截至目前,全省旅游厕所达到6783座,旅游厕所旧貌换新颜,金昌花房厕所等一批养眼又实用的旅游厕所已经成为甘肃旅游的一道风景线。

内夯基础,外塑形象。从2011年到2018年,通过8届敦煌行·丝绸之路国际旅游节的连续举办,实现了以节促建、以节促游的目标,甘肃文化旅游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持续提升。从2016年起,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的连续举办,搭建起甘肃对外开放、促进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文化旅游交往的重要平台,为甘肃文旅业发展注入了强心剂。

数据显示,2011年,全省共接待游客5835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还只有333亿元;到2018年,全省接待游客已超3亿人次,旅游综合收入突破2000亿元大关,达到2060亿元。令人瞩目的是,甘肃先后被权威机构评为“2017亚洲最佳旅行目的地”榜首和“2018全球必去的52个目的地”,国际知名度与日俱增。

70年,甘肃文化旅游业发展一路风景一路歌,看不尽美丽的风景,唱不完奔腾的歌。

2诗与远方挽手前行

7月26日,国内首台大型实景沙秀《回道张掖》在张掖七彩丹霞景区震撼首演。这部以古丝绸之路重镇张掖的历史文化为背景的实景演出一经推出,就受到游客的欢迎和好评。上演仅10天,就从一天两场加演到一天三场,即便如此,仍然一票难求。《回道张掖》是甘肃省积极打造文化旅游演艺项目,拉动旅游消费的又一成功范例。

近年来,《敦煌盛典》《又见敦煌》等为敦煌量身打造的实景演艺项目,以及《丝路花雨》纷纷落户敦煌,敦煌已经形成了文化演艺带动旅游发展的“小气候”。不仅如此,天水大型舞剧《一画开天》、平凉实景剧《忆画崆峒》等一批旅游演艺正逐渐走向常态化演出。

而这一切也再次证明:有了文化的丰厚内涵,甘肃旅游才会更加精彩。

“甘肃旅游业的一大特点是靠文化支撑,而且文化的外延越拓越广,因此甘肃旅游业要做得和其他地方不一样,就要真正做到文旅深度融合,要用文化提升旅游的品质,借助旅游的大平台把文化保护好。”省文化和旅游厅厅长陈卫中坦言。

2018年,随着机构改革深入推进,文化和旅游正式“手牵手”。

按照“宜融则融、能融尽融”的理念,全省启动实施“文化旅游+”战略,体育、商贸等与旅游跨界融合,开发出森林生态、养生保健、民俗演艺等多种融合产品,催生了一批新产品和新业态集群。

拥有雄厚科研实力的敦煌研究院率先“尝鲜”研学旅行,先后设计推出了“念念敦煌”“莫高学堂”等“独一份”的研学旅行产品。

兰州马拉松、商学院丝绸之路戈壁挑战赛、张掖汽车越野拉力赛等品牌旅游赛事,已不单单只是体育赛事,而是展示甘肃旅游形象、推介甘肃旅游的重要窗口。

各地依托优势资源,也下出一手“文化旅游+”的好棋。金昌打造推出国内首个“火星一号”基地,带动航天科普文化旅游快速发展;白银以矿山公园和白银公司露天矿坑为核心,带动蒸汽旅游观光车、沿途工矿企业博物馆群等景区,打造城市工业文明观光旅游线路……

截至目前,全省已建成31家中医养生旅游基地(产业园),创建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5个,申报国家现代农业庄园5家。

文化如诗,旅游在远方。在甘肃,诗与远方完美结合、挽手前行,一派欣欣向荣。

3用美丽战胜贫困

盛夏时节,走进兰州市榆中县小康营乡浪街村,整个村庄干净整洁。美食一条街上,青砖灰瓦的仿古建筑鳞次栉比,草编筐拼出的文化墙既现代又古朴,游客们漫步其中,或吃,或玩儿,或拍照,尽情享受休闲时光。

很难想象,这样一个美丽乡村3年前还是榆中县出了名的落后村。浪街村党支部书记、榆中浪街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吴永忠介绍,依托浪街村临近城区的地理优势,村里定下了发展乡村旅游的路子。几年来,不仅完善了旅游配套设施,还打造出美食一条街、民俗文化街,形成了“老家浪街”的旅游品牌。

“现在来村里旅游的城里人越来越多,带动了一批外出打工的年轻人返乡创业,大家一起走上脱贫致富路。”吴永忠说。

旅游业被称为“美丽经济”,在扶贫方面有着其他行业无法比拟的优势,对于甘肃,更是如此。党的十八大以来,甘肃省全面吹响了“美丽战胜贫困”的号角。

几年来,甘肃省深入推进深度贫困县区扶贫项目建设,重点改善文化旅游基础配套设施。同时,将全省1196个贫困村列入全国、全省旅游扶贫重点村计划,集中打造了268个乡村旅游示范村。

在甘南,碌曲县尕秀村里风光无限好,独具特色的藏家乐、星罗棋布的帐篷城更“吸睛”,到尕秀体验藏家风情已成为众多外地游客的新选择;在定西,渭源县元古堆村旧貌换新颜,城里游客纷至沓来,上演着“乡村美了、村民富了、游客乐了”的美丽剧情……如今,一大批颜值高、有内涵的乡村旅游示范村涌现出来,如同一颗颗璀璨的小星星将如意甘肃点缀得更美。

不仅如此,甘肃省突出土气、老气、生气、朝气“四气”特点,在全省逐渐形成了景区带动型、城镇辐射型、通道景观型、产业依托型、乡村休闲型、创意主导型6种旅游扶贫模式。

“在国家文化和旅游部的支持下,今年,在临夏州举行了‘三区三州’旅游大环线推介活动,甘肃站在了更高的平台,面向国内外市场推介我们的乡村旅游,为我们带来了更多的机会。”陈卫中说。

“在政府的大力推动和市场主体的精心培育下,乡村旅游市场不断升温,如今周末到乡村短途游、休闲游已经成为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而且仍然在快速增长,发展潜力巨大。”作为甘肃省乡村旅游推广项目实施方负责人,裴建宏深有感触地说。

数据显示,2018年,全省乡村旅游接待游客8520万人次,乡村旅游收入165亿元,分别较上年增长21.1%和29.4%,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全省共带动3.1万户建档立卡户、13万贫困人口脱贫。

用美丽战胜贫困,贫困因美丽而改变。在甘肃脱贫攻坚的决战中,文化旅游贡献着一份“美丽”力量,交出了一份“美丽”答卷。

4智慧旅游全面开启

今年7月30日,“一会一节”在合作市开幕,“一部手机游甘肃”单日页面浏览量刷新了纪录,达到62973次,是年内平均浏览量的6.15倍。也就是说,有6万人同时通过“一部手机游甘肃”,“逛吃”甘肃。

党的十八大以来,甘肃文化旅游全面开启智慧时代。按照“一中心三体系三朵云”的总体框架,甘肃省全面推进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高新技术落地,全力打造“一部手机游甘肃”平台。几年来,从无到有,从单一到丰富,智慧旅游的快速发展不仅为游客畅游甘肃提供了极大便利,为旅游管理决策提供了依据,也为其他省份贡献了“甘肃经验”。

9000多名导游、600多家旅行社……打开“一部手机游甘肃”,订酒店、订门票、找导游,就连找厕所都能轻松搞定。不仅如此,智慧旅游的内容云建设也日益丰富。点开旅游景区,就可以通过VR导览了解景区全景,具体到某一个景点,还有智能语音解说,游客可以根据旅游达人的旅行攻略制订出游计划。

走进甘肃文化旅游大数据中心,进入甘肃客流量等各类数据在大屏幕上实时更新。通过景区监控平台,还可以随时切换到敦煌鸣沙山、平凉崆峒山等景区的监控画面,实时掌握景区的客流量。

目前,大数据中心已纵向贯通了市县旅游部门及景区、酒店、旅行社数据,实现了重点景区重点部位实时监控和立体管理,解决了重点景区“看不见、呼不应、连不上、管不住”的管理难题,提升了国家、省、市、县四级联动应急指挥能力。同时,横向对接了通信、交通、气象等12类数据接入,特别是在全国范围内唯一实现了公安住宿数据、民航客流数据与旅游数据的实时共享,获得了更为完善、准确的客流数据。2018年10月,甘肃省在北京启动了“丰收了·游甘肃”冬春旅游系列惠民活动,随后该活动走进上海、广州、西安,取得了良好效果,四地多家旅行社与甘肃省达成游客输送协议。这次精准营销的成功正是得益于旅游大数据的有力支撑。

据介绍,大数据平台已建成客流、客源地、游客喜好等数据分析模型60多个。通过这些模型,基本能够掌握各省份入甘游客人次和驻留时间、各市州接待游客人次和驻留时间,以及游客年龄、喜好等情况,为旅游管理部门科学决策提供了依据。

经历了多年的高速增长,如今甘肃文化旅游快车越跑越快。大敦煌文化旅游经济圈建设全面提速,嘉峪关景城一体化建设快马加鞭,张掖文旅产业迈入品质提升新阶段,“精致兰州”品牌越来越亮……放眼陇原大地,文化旅游业发展新意十足,好戏才刚刚开始。

(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

新闻推荐

散文 蹚过黑土洼 □张新元

一脚踏进黑土洼的土地,隐约觉得这块黑黝黝的土地,或许就是我安身立命的地方。三十年前的一天,我把帆布背包“腾”地一下丢在...

山丹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山丹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