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想 汗水 丰碑 来自引洮工程现场的劳动者风采

天水日报 2019-09-27 17:01 大字

耗资14.82亿元,历时五年的天水市城区引洮供水工程已经正式通水。这个工程是甘肃水利建设史上第一条通过市场融资建设的长距离、大口径、高压力引水工程,在我们为工程的顺利通水祝贺的同时,不能忘却那些曾经为实现几代人饮用洮河水的梦想而而奋斗的建设者们。

天水市城区引洮供水工程的控制性工程--2号引水隧洞全长8.72公里,施工现场地质条件复杂多变的,天水公司采取了定制专门运输设备、建立激励机制、加强作业面技术控制等措施,在掘进过程中发生70多次较大的塌方情况下,建设者们昼夜不停经历了46个月的艰苦奋战,硬是“啃”通了这8.72公里隧洞。天水水投组建之初,具有工程实际操作管理经验的技术人员更少,为了不耽误工程进度,当时公司具有实际工程管理经验的工程师祁福川带着一批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大学生,连续三个月驻扎在工地上,不分昼夜的解决施工中遇到的每一个技术难题。这只是天水水投建设者的一个缩影。整个工程地处黄土高原向陇南山地过渡区,工程线路西北向东南布设,地貌复杂多样,构造体系十分复杂,给工程建设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天水市城区引洮供水工程起点为引洮二期四干渠末端,利用矩形暗渠将3个隧洞串连起来,5段暗渠全长4.31公里,均布设在厚达10余米的马兰黄土层上,这种土层结构疏松,属高压缩的强湿陷性地层,工程设计的处理措施是原土层翻夯后碾压水泥土。也就是把原土挖出来,经过一定时间的晾晒,使黄土中的水分蒸发,在符合技术要求后再回填到一定厚度后,再混伴上水泥再碾压,这就要求施工中控制原土翻夯和水泥土层质量,就要技术监理人员每时每刻在现场,监测每一个环节土质的各项指标。甘肃山丹水利水电工程局有限责任公司负责这一段的施工,公司副经理秦旭谈及这一段的工程深有感触,他说:“这段工程真格不好干,这一段工程全部使用处理过的黄土夯起来的,可以说一铣黄土挖出来要折腾四五次才能重新回填,工程量之大出乎我们的想象。”

在天水市城区引洮供水工程施工现场,记者见到了甘肃引大建设监理公司总监理工程师胡学平,他带领的团队负责监理2号隧洞的施工质量,胡工今年已经58岁,5年来他一直坚守在工地。胡工从引洮一期就一直参与引洮工程的建设,尤其亲身参与了引洮一期7号洞的“冷冻法施工”这一水利建设史上的创举。在引洮工程的10年间,他带领团队经历了引洮的每一个艰难阶段,面对各种难题,他和团队没有退让,迎难而上,利用智慧解决了一个又一个的技术难题,为引洮付出了10多年的岁月韶华和艰辛的汗水。

□记者刘晓亚杨璟周文涛

新闻推荐

山丹为40名劳动者追讨工资27万元

山丹讯今年,山丹县以解决建筑领域欠薪问题为重点,扎实开展根治欠薪行动,确保各项制度落实到每个在建工程项目,目前共检查各类...

山丹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山丹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