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掖采访札记之九 张志品和他的有机肥
本报记者李成侠 通讯员翟继宗
在张掖采访期间,印象最深的是张志品和他生产的有机肥。
张志品是山丹人,在青海当煤老板,挣了钱之后,回乡发展创业,成立了山丹县丝路盛丰生物科技公司,专门生产有机肥。转身之间,做成了一项变废为宝的朝阳产业。
他做的有机肥,和我们概念中的有机肥不一样。普通有机肥由于没经过高温发酵,里面含有病毒病菌和草籽,会产生一定的公害。而他的是在羊、牛、猪粪便和植物秸秆中加入生物剂,经过生物发酵、高温灭菌等程序后,再掺入腐植酸混合而成。氮磷钾含量达到5%以上,有机质含量在45%以上,可以有效改善土壤质量,保护生态环境。
“与普通化肥相比,使用有机肥种出的蔬菜耐久性好,口感也很好。”清泉镇郇庄村种植大户邹宗仁说。去年,邹宗仁扩建了120亩蔬菜大棚,主要种植西瓜、蔬菜等作物,通过使用有机肥,作物品质明显提高,成了市场上的抢手货。
张志品年轻,有眼光也有闯劲,他成立的公司和南京农业大学、甘肃农业大学合作,将院校科研成果转化后,有效利用废弃畜禽、养殖粪便、农作物秸秆、食用废弃菌棒等废弃物,进行再循环利用,成为集生产、研发、销售为一体的农业废弃资源循环再利用生产企业。
张志品2008年返乡,2016年注册成立公司,一次偶然的机会,他了解到了畜禽无害化处理技术。在此之前,县上对病死的畜禽都是通过焚烧填埋进行处理,容易造成二次污染,且处理成本很高,县上为此一年要花近400万元的处理费。张志品以一个企业家的担当精神,先后与南京农业大学、甘肃农业大学、山东农科院等院校合作,投资近一个亿,于2018年4月,开工建设无害化处理车间及氨基酸液态肥生产线。他的畜禽无害化处理技术,为县上分忧,真正为县上“减负”了。
为确保生产线顺利运行,张志品多次到南京农业大学向专家教授请教,聘请专家教授作为公司研发团队成员。目前公司科研团队达到30多人,并成为南农大、甘农大等高校的大学生见习基地。在他们团队的不懈努力下,自主研发、申请发明专利一项,实用新型专利四项,预计今年年底可全部获得专利证书。
正是因为张志品化腐朽为宝藏的创业动机,让公司竞争力大增。目前,公司项目已完成投资1.2亿元,建设年产10万吨有机肥、生物有机肥加工生产线1条,无害化处理中心1座,可年产2万吨氨基酸液体肥,建设5千吨微生物菌种扩繁中心1座,建设1.5万吨冷链仓储、10万吨生物草颗粒生产线1条。年有效处理畜禽养殖废弃物、秸秆等辅料6.85万吨,同时辐射带动1800多户种养殖户增加收入。每年可实现销售收入1.7亿元。可直接利用8万亩的农作物秸秆,向社会提供10万吨商品饲料,可带动10万个羊单位以上的养殖规模,增加畜牧业产值1亿元以上。
目前,该企业已成长为张掖市十大生态产业生产企业之一,在全市生态产业发展中走在了前列。
新闻推荐
飞天铜奔马 精彩古凉州中国旅游标志"铜奔马"发现五十周年走笔
本报记者李林山“太一贡兮天马下,沾赤汗兮沫流赭。骋容与兮跇万里,今安匹兮龙为友。"举世瞩目的中华国宝&ldquo...
山丹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山丹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