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掖采访札记之八 五墩村好大一座棚
本报记者李成侠
通讯员翟继宗
山丹县东乐镇五墩村现代丝路寒旱农业示范基地,坐落在曾经“风吹石头跑、遍地不长草”的戈壁滩,从远处看,仿佛是一处外太空基地。
这里一座座日光温室大棚坐落有序,温棚内金丝皇菊、西瓜、西红柿、辣子等作物长势良好。记者随手采了一个辣椒尝了一下,辣得几乎要跳了起来。镇党委书记郑树柏笑了,说辣椒生长时间长,光照好,自然就比其他地方产的都要辣得多。他指着成片的大棚说,这片示范区有12平方公里,在全国都是最大的。
这片戈壁滩,如今成了一块产业宝地。
基地负责人赵彪介绍,这片基地要用五年时间,规划整理戈壁荒滩和部分耕地1万亩,建设生态屏障区、现代农业区和高效示范区三个片区,发展戈壁农业。
一个人口只有384户1876人,常住人口不足三分之二的村子,要建设占地1万亩的戈壁农业综合产业示范园谈何容易!记者带着疑问走进基地一探究竟。
事实上,在镇上的支持下,这个基地已初具规模:2017年和2018年完成“两个千亩”工程,整理戈壁荒滩1千亩,构建生态安全屏障1千亩,建成钢架大棚220座,1200立方蓄水池1座。2019年新建高标准“坑槽式”基质无土栽培日光温室11座,钢架大棚90座,配套建设10万吨生物有机肥生产线1条。铺设节水滴灌带1000亩,布局定植经济林、防风林和生态林各1000亩。目前,基地面积已达到5000亩。
东乐镇党委书记郑树柏介绍,镇上按照“多采光、少用水、慎用地、高效益”的寒旱农业模式,分三期整理戈壁荒滩和五墩村地力贫瘠的部分耕地1万亩,打造五墩现代丝路寒旱农业示范基地。这样一来,产业发展就有了方向,村里人都成了“上班族”,致富奔小康的目标就会加速实现。
村民安培周是五墩村五社贫困户,他和妻子每天都去基地干活,一人一天能挣80元,两人一天160元。(转7版)
新闻推荐
本报讯“进入三伏天,在炎热的天气下外出作业,你们要注意做好防暑降温措施,避开高温时段作业,防止人员中暑。”7月11日,山丹县...
山丹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山丹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