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户镇种芦笋收入节节高

张掖日报 2019-05-28 10:55 大字

□李姗姗

正值芦笋上市季节,走进山丹县陈户镇岸头村芦笋种植基地,犹如行进在绿色王国当中,一根根形似“绿色毛笔”的芦笋在阳光下长势喜人,焕发着勃勃生机。村民正忙着采摘、整理和包装新鲜芦笋,准备批量运往武威批发市场。对山丹县陈户镇岸头村的村民而言,芦笋种植是新鲜事物,而这一新鲜的特色种植正在蓬勃发展,为当地农户增收致富趟出了一条新路子,芦笋就是他们开启致富之门的“金钥匙”。

“芦笋是近几年颇受市场追捧的‘保健菜’,所以特别好卖,销量节节攀升。我们现在已经和武威一家农业公司签订了保底收购协议,销路不成问题,而且芦笋种下后可以连续采摘10年,如果我们规模扩大、产量增加了,销售渠道会更宽。”基地负责人陈正安喜滋滋地说。

今年50岁的陈正安是岸头村的种植大户,一次偶然的机会,他了解到芦笋不仅是世界十大名菜之一,而且还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和保健食疗效果,国际市场需求量比较大。从中发现商机的陈正安,立即产生了种植芦笋的想法。随后他立即去山东考察,并联系当地技术员,回来指导芦笋种植。他于2018年成立山丹县安鑫农副产品产销专业合作社,在岸头村流转了200亩土地,开始试种芦笋。2018年建了65座大棚种植芦笋,今年又建了51座,总共116座大棚。合作社负责人陈正安介绍,芦笋一次下种,可连续收获菜笋10至15年,现在的亩产量可达800至1000公斤,每公斤8至10元。现在已进入旺盛生长期,产量将翻番。芦笋田间管理比较简单,在陈户种植芦笋最大的优势是空气湿度低,不像其他地方有病虫害,我们产出的都是优质、绿色无公害蔬菜。

据了解,岸头村采取“支部+合作社+农户”的模式,由支部牵头成立合作社,为100余户农户牵线搭桥,与武威一个芦笋收购公司签订种收协议,公司负责技术指导,农户按照要求种植芦笋,直接出售给公司。该村共种植芦笋70多亩,目前种植的第一茬芦笋已开始采收,与武威等公司签订了订单农业,产品远销广东和四川等地。预计芦笋每亩产值可达2000元左右,第三年丰产可达3000到5000元左右。与此同时,芦笋种植大户还吸收了大量本村和邻村的群众和贫困户到芦笋基地干活,每天80元工资,日结日清,让更多的群众在家门口实现就业。

近年来,该镇以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为抓手,大力发展“一村一品”特色产业,岸头村主动作为,积极流转土地,开始了芦笋的种植和推广。经过一年的摸索和运作,芦笋基地的种植规模、生产模式、品种结构等方面得到逐步扩大和优化。种植芦笋是陈户镇岸头村推进产业扶贫的一次大胆尝试,围绕产业帮扶,认真做好产业扶贫这篇大文章,从实际出发,充分利用土地资源优势,把发展芦笋种植产业作为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主导产业,积极培育产业,壮大规模建设园区,发挥效益助力贫困群众脱贫,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双赢。

随着芦笋种植规模的不断扩大,陈正安在做好种植销售的同时,又打起了芦笋深加工的主意。“芦笋是世界公认的抗癌之王、蔬菜之王,如果深加工,能生产芦笋挂面、芦笋片、芦笋茶叶,将小芦笋做成大产业。”陈正安说。

新闻推荐

大马营镇及时排查不稳定因素化解矛盾纠纷

山丹讯山丹县大马营镇不断探索新形势下矛盾纠纷化解的新思路、新举措,加大对矛盾纠纷和不稳定因素的排查调处力度,有效维护...

山丹新闻,有家乡事,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山丹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