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笛一箫奏出风雅人生 访天水市笛箫演奏家靳振彪

天水晚报 2019-01-24 10:02 大字

谁家一声笛,吹梦落空山。来到靳振彪的工作室,人的心气似乎都会变得平静下来。他的工作室内摆放着各式各样的竹笛、萧与埙,这便是靳振彪最亲近的朋友。一个因笛而改变人生的演奏家,一场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交织重叠,一曲悠长旷远的古韵雅音,造就了靳振彪仿佛清风徐来一般的风雅人生……

幼时生长在张掖山丹的靳振彪,对家中墙上挂着的一支笛子总是挪不开眼。每每看到父亲忙完农活拿起它来,用看似不起眼的“竹棍子”吹出清澈嘹亮的声音时,靳振彪就一心想要自己也能吹出好听的声音来。

从接过父亲的竹笛开始,靳振彪便再也没有放下。15岁,他拜了当地吹笛最专业的山丹县文工团的黄根成为师,开始了更加深入的学习。“那时怕影响到周围的人,我就早早去空旷的操场练习,一站就是几个小时,冬天冻得手指都捏不住笛管了。”靳振彪说。1998年,他走出大山,凭借优异的成绩考入西北民族大学,专门学习竹笛演奏,师从邢万里先生,并得到了兰州战斗歌舞团朱建中先生的指导。那时候的靳振彪,可能才渐渐意识到,自己要与竹笛相伴一生了。

毕业后,靳振彪来到天水师范学院,成为了一名教师,而当时的音乐学院并没有竹笛演奏的课程,于是他便教了8年的音乐理论。后来,学院增设竹笛专业主修课,靳振彪才真正施展身手,将自身所学传授给学生们。时间一晃而过,靳振彪已经任教整整16年有余,带过的学生数不胜数,自己的收获也愈加丰富了起来。

“儿时觉得父亲特别厉害,现在回想起来,其实父亲也就是初级水平。”靳振彪笑道,“只有眼界开阔了,才知道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靳振彪告诉记者,笛子对于他而言,就像手里的一把利剑,替他开山劈石,走出人生困境。“起初除了喜爱之外,也带有一定的功利性,比如为了考大学。”靳振彪说,“可后来便是真正的热爱了,我沉浸在这种延绵不绝的文化精神和文化内涵里,竹笛让我体会从盲目、懵懂到开悟的过程,它的内涵滋养了我,成就了我。”

笛声悠悠驻梦中

从此不是异乡人

□见习记者 杨心雅

授业解惑是理想

靳振彪不是土生土长的天水人,可却与天水有着说不清的缘分。“毕业以后觉得天水师范学院的教师岗位比较合适,才第一次来到天水。”靳振彪说,时光如白驹过隙,现在,他已在天水生活、工作了16年,妻子也是天水本地人,“可以说在这里扎根了。”

谈及在天水的感受,靳振彪说:“天水对传统文化有一种顾念,它源自于伏羲文化的根脉意识,因此天水对传统文化比较青睐,这里就是弘扬传统文化的天然的土壤。”这便是靳振彪与天水的契合之处,他带着一腔热血想要普及和传播传统文化,而天水恰恰包容接纳了他,并给予了他喜人的反馈。

掌握竹笛演奏技艺的靳振彪,也十分擅长萧、埙等古典乐器的演奏。多年来,靳振彪在从事教学工作之余,也常参与相关的传统文化传播与交流演出,或是参加一些公益讲堂等。

2018年7月,靳振彪开设了箫文化的公益讲堂,名为“箫课十讲”,用大学教学的方式,配合PPT演示,以箫文化为主线,进行讲解、示范和演奏。“过来听的大都以成年人为主,也有70多岁的老人。”而后,靳振彪又受邀去国馥茗文化创意馆开设的“雅悟课堂”授课,讲解笛、萧文化,目前已经讲了4堂课了。而这个课堂的受众群体就更加广泛了,从5岁到70多岁的听众都有,前来学习的人也越来越多。“大冬天真有人坚持冒着严寒,背着笛箫过来学习,确实让人非常感动。”

不仅如此,靳振彪夫妇二人还前往秦州区平南镇中心小学进行公益支教,开设笛子班、葫芦丝班,还捐赠乐器,并于每周三下午前去授课。“我们不止教学生,也教老师。”靳振彪对记者说,“现在农村学校的师资不能解决孩子们素质教育的落后问题,而加配艺术类教师也是不现实的,所以我们想要去给教师也做一个培训,让他们也掌握部分技能,给孩子更多的可能性。”靳振彪把这里作为一个试点,并打算坚持去做,“如果能有成效,我们会再考虑其他周边学校,把这个公益事业的范围越做越大。”

“我也是农村出来的,我有切身的感受,我们不起眼的小行动,说不定能改变一个孩子的命运。”靳振彪说。

近二十年的研习,让靳振彪有了不少的心得体会,对于一个长期从事教育工作的人来说,他的收获总是迫不及待地想要去分享。“不分享,总觉得缺点什么。”靳振彪笑着说,“但文化的选择是自己的,我们不能强迫别人接受他不感兴趣的东西。”

靳振彪对于文化的传承一直持有一个乐观的态度。“我们没必要强制性地保护它。”靳振彪认为,文化的发展和物质的轮回是一样的,有生命力的文化自然会留住,它经历过成长、衰变的过程,自然会有相应的结果,如果强行保护,可能适得其反。

知音者乐而悲之,不知者怪而伟之。靳振彪想要打破这种沟壑,让笛箫文化能够真正走入民间,普及大众,而对于此,他也是十分有信心的。

“河南贾湖发现的骨笛距今9000多年,承载了整个人类音律的发展。”靳振彪明显兴奋了起来,“它是用鹤的耻骨所制,甚至还能吹出今天的音调。有了历史性考古的根据,笛文化几乎可以涵盖整个中国文明!”

文化的自信让靳振彪不遗余力地投入他的事业当中,但他也在实践过程中发现了很多令人忧心的问题。“现在艺术教育鱼龙混杂,我们也没有衡量和考核的方法,我们学习艺术应该是对艺术的诉求和审美的要求,而不是只学会表演节目。”靳振彪告诉记者,现如今,艺术教育的目标大都为“短、平、快”,孩子们只学会作品,却没有学会审美和创造的能力。而很多家长急功近利,或是经济能力有限,导致了重技轻艺现象的产生。

“我一直担心这些,所以我在讲课的过程中一直在尽量丰满课程内容,讲讲作品背后的东西,大家起初不懂,慢慢潜移默化也就能够产生影响了。而且通过公益的形式,也能够让部分条件有限的学生,完成他们的心愿。”

靳振彪以自身之力正做着所有热爱传统文化的人都想做的事。正如靳振彪说的:“影响胜于传教,放下身段走进民间,远比挣钱更开心。”

■■■

新闻推荐

张掖市双华清真牛羊肉有限公司债权资产处置公告

中国信达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甘肃省分公司(以下简称“中国信达甘肃分公司”)已于2019年1月17日10时至2019年1月18日10时在...

山丹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山丹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