锋芒初试显峥嵘 杨克勤古体诗词浅识□ 三 郎

定西日报 2019-01-14 08:12 大字

在一个暑气逼人的夏日,金城笼罩在一片浮躁和喧嚣里,即使置身五泉古刹或走在黄河故道,佛堂古寺的梵音和大河涌流的涛声亦被喧闹的市音淹没。?

望着鳞次栉比的楼群和潮水般涌动的车流,我感慨着一座城市的变迁,虽然今天的人们复制了古人曾经用于灌溉的水车,然而往昔的韵味还是无可奈何地消失在我们的视野。那些须发萧然衣袂飘飘的歌吟者,那些曾在高原和大河之岸传唱的诗词歌谣,已然离我们远去了。在这个所谓文化气息浓烈的时代,到处流溢着的是肤浅的、轻浮的现代时尚文化,传统文化还是掩饰不住捉襟见肘的窘迫。?也是在这个闷热的夏日,我收到了金城杨克勤兄通过网络传来的一些古体诗词。不多,约有三五十首。读着他的诗,给我一种久违的感觉,仿佛一下子又回到了常在梦中的那个久远的年代。不知不觉间,我的心静了下来,似乎有一缕清凉的风迎面拂来!?

对于诗,我常有困惑:看前人写的古体诗,诗韵流畅,朴素自然,我们很容易进入古人的诗境情怀;相反看今人写的现代诗,却如坠五里雾中,往往茫然。连诗人臧克家先生都曾感叹:“现在一些诗看不懂,一些老诗人也几乎成了“诗盲”。”也许是不懂所谓“新诗”的缘故,我总感觉写旧体不如写新诗那样好糊弄人,遣词立意,修养底蕴,一字吐出,高下立见。故目下写不出一张通顺的留言条的人能发表“新诗”,却万万写不出旧体的格律诗。

克勤兄写的是旧体。敢于涉足旧体,说明他有一些底蕴和功力,也表明他不善于掩饰,不怕显拙露丑,所以我很容易地从克勤兄的诗里看到他富有才情和本真的一面。

土地,是人生的染色体。一个人呱呱坠地之时,他的骨血灵魂里就浸透了这块土地赋予他的生命色彩。从气质谈吐上看,克勤兄身上有着东北汉子的豪爽和坦诚,然而兰州毕竟是他生活了几十年的故土,故而他的诗里,浸染了西北土地的雄浑和沉郁。克勤的诗,一以贯之的,是这种凝重而摄人心魂的故土情结。五泉山、兰州碑林、祖厉河、兴隆山、山丹军马场、黑山悬臂长城,这些山川景物不止一次地出现在他的诗行里。“玉瀑飞空,层林隐秀,泉鸣鸟语殷勤。智水仁山,楼台烟雨氤氲。”在他眼里,兰州的山水就呈现出这样一幅如诗如画如梦如烟的美丽景象。“看丝绸古道,烽烟殄灭;垣墙新堞,关塞勒铭。带绾峰峦,气融江海,赶月追云五岳惊。”高原的长城就是这样气势如虹贯通古今。对这片神奇美丽土地的讴歌和赞美,是克勤的诗永恒的主题。诗人太熟悉那片土地了,包括那里的梨花、春笋、雁阵,所以他才会写得出那么美、那么深情的诗来。

“拂面熏风绿野畴,桃花润雨带娇羞。澄湖一派荡兰舟。水榭居高当入画,蓑衣生暖可垂钩。清明千载记神游。”这是他的《浣溪沙·清明》,语言精练,意境辽远,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了清明时节春和景明的美景:田畴碧绿,春风拂面,桃花争艳,湖水清澈,舟楫往来,依水垂钓,好一幅令人赏心悦目的现代清明上河图!

克勤的诗写景的居多,品读他的诗,整个身心都仿佛置身于大自然的怀抱,或沉醉于峭峰壁立的山巅,感受天地苍茫;或流连于水声激越的山涧,感悟逝者如斯。克勤兄的诗风质朴、自然,少雕琢之痕,在飘逸、洒脱、豪放中又不失清新和明丽。从内容上来看,或描述场景,或赞美事物,或直抒胸臆,有血有肉,情景交融,绝非无病呻吟;从诗的形式和写作技巧来看,善于抓住事物的本质和特征,或赋或比或兴,起承转合,一韵到底,一气呵成,佳句妙联随处可寻。当然他的诗也不是每篇都是精品,仍有瑕疵可见,但从整体来看,现代人写旧体诗,要达到这个程度,实非易也。

“锋芒初试显峥嵘”,是克勤兄《踏莎行·剑魂》中的诗句。克勤写旧体诗的时间并不长,但其诗作达到的高度,用“锋芒初试显峥嵘”比喻,绝非过誉。我期待着克勤兄更多佳作。

新闻推荐

多彩活动度冬至

12月22日,在甘肃省张掖市山丹县清泉镇祁店村,厨师在烹制当地特色大锅饭“牛娃子饭”,供村民和游客分享。当日是二十四节气中...

山丹新闻,有家乡事,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山丹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