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恒通路桥工程有限公司创新管理全面推进 “掌上工地”运行

甘肃经济日报 2018-11-30 01:00 大字

考务考勤现场

扬尘监测管理

规范查阅板块

磅单管理板块

劳务管理板块

整改销号结构图

恒通掌上工地手机APP主界面

□王丽

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在智能化飞速发展的时代,一部手机便知晓天下大小事。上至古稀老人,下到稚子孩童,动动手指头就能随时随地获取海量信息,从生活娱乐到人际社交,手机带给我们许多便利,它让人们摆脱了时间和空间的局限性,资讯数据尽揽掌中。若将手机的便利属性服务于工程管理会不会为行业开启一扇新视窗呢?若可以通过手机剔除工作时不必要的中间环节,有效简化工作步骤、减少劳动力投入,让工程管理更加透明、高效、可控呢?若是能够花小钱办大事,实用又实惠呢?甘肃恒通路桥工程有限公司研发运行的“恒通掌上工地”手机APP实现了上述所有的可能性。

回顾甘肃恒通路桥工程有限公司的信息化管理发展史,从文件管理OA系统代替传统的纸质化办公追溯起,到材料管理PM系统全面运行实施代替人工数据统计,再到主打便捷思路,创建“恒通掌上工地”手机APP ,自主推进信息化管理改革,十年磨一剑,一步一个脚印走来,管理理念、管理制度、管理模式从量变到质变,获得了显著发展。

2016年,恒通公司首次使用手机二维码进行资料查询,将项目管理制度、施工作业指导书、施工图纸、梁板预制、张拉信息等制作成二维码,通过手机扫一扫,就能一键获取所需信息,不仅有效解决了纸质资料查阅携带不便的问题,而且大大提高了技术员们主动学习业务知识的热情。2018年,“恒通掌上工地”手机APP的落地运行,完成了公司信息化管理从静态到动态的巨大转变,完成了从定点办公到移动办公的跨越发展,实实在在地解决了劳务管理、工程计量、材料数据等方面的实时管控。“恒通掌上工地”系统具有性价比高,操作简单,便捷管理的优势,把整个工程管理的方方面面掌控在小小的手机中,简化日常项目管理的工作步骤,让项目建设的所有细节“有迹可循”。

智慧管理,一朝攻克陈年难题

众所周知,劳务人员是工程建设的第一生产力,劳务队伍的管理既是一项基础性的工作,也是保障施工生产顺利进行的基石。加强施工项目劳务管理,规范劳务用工,按时发放农民工工资,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是项目管理的一项重点,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劳务人员流动性大等因素,考勤管理一直都是各项目管理的短板。

为了弥补上述弊端带来的纠纷隐患,技术员们每天上工地的第一件事就是按册点名,登记新增人员信息,标记替换人员姓名,晚上回到项目部再将各工区的登记表一一汇总至综合部建立台账,月底再转交财务部作为劳务工资发放的原始数据,大量的人力投入,大量的纸质资料,费时又费工,且不能完全规避纠纷隐患。

“恒通掌上工地”手机APP系统中的考勤管理板块全面解决了这项工作中所遇到的种种难题。通过对劳务人员实名制管理,用身份证号生成一个专属二维码,既能够清晰掌握劳务分包人数,又能通过二维码进行扫描考勤,实现了进出工地人员姓名、工种、人数等信息的实时记录,有效避免了发生劳务人员工资及其他相关利益纠纷的发生,并且在每月月底利用后台数据汇总考勤记录,将管控的关键点锁在手机中,彻底解决了以往传统劳务考勤落实困难的弊端,突破了农民工工资发放工作的瓶颈,保证了劳务考勤的真实度。

甘肃恒通路桥工程有限公司按照省局人社厅劳务管控的相关要求,自主研发创新的劳务管理模式现已成为全省领先者,不仅使公司自身管理得到了提升,更为行业发展作出了贡献。该项功能在恒通公司承建的MS1标试运行期间,获得了张掖市山丹县人社局的高度认可与赞许,并表示将在其工作系统中借鉴推广该项技术。

事半功倍,数据资料一键提取

工程项目数据统计、结算历来是一项极其精细繁重的工作,为了确保避免数据误差造成不必要的返工失误,数据誊录统计工作耗费了大量人力,人工填写的数据单子经过人员流转、部门对接往往会埋下误差隐患,人工原始单据也不易保存。针对解决这块工作传统模式的缺点,“恒通掌上工地”系统衍生出磅单管理等模块,既把数据对接部门的工作者从大量数据整理的繁重工作中解救出来,又能保证原始数据的有效性。

原材料的使用数据是项目成本控制的重要阵地,以“磅单管理模块”为例,“恒通掌上工地”系统采用智能对接,项目施工所需原材料在过磅的同时自动上传相应数据,并且与公司PM系统进行对接,设材部可直接从磅单列表中提取项目施工所需原材料的准确数据(如砂砾、碎石等),所有上传数据均可查询、保存,大大减少了统计结算的工作量。实现了质检资料、磅单汇总、材料计划等在线实时填报、上传和审核,有效缩短了质检资料的签字报批时间,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减轻了材料进出场盘算和材料统计上报的工作量,而且符合当前节能环保的主流价值观,实现了无纸化办公模式。

除了数据提取的便利,“恒通掌上工地”系统更是结合路桥工程从业人员大量户外工作的行业特点,继2016年恒通公司使用二维码资料查询技术之后,将查阅资料、记录施工进行了一次“二代升级”,即资料管理和施工日报管理板块。将技术交底、施工图纸等资料直接上传至手机APP保存,进一步解决了技术人员随时随地查阅资料的需求,同时又弥补了二维码扫描的局限性。施工日报板块则是基于技术员传统手写施工日志演化而来,将每日工作情况说明同步上传手机APP平台,确保日后对工程细节进行有效的追溯,为可能出现的工程补救和加强措施提供参考依据,为工程变更和工程进展的下道工序提供数据支持,同时保证了工程进展的一手资料真实有效。

指令整改,工程管控一步到位

任务流向、任务交接、推动力量是工作流程的三要素,即指明任务的传递方向和次序,指明任务交接的标准和过程,指明流程内在协调与控制机制。简化任务流向的中间过程,缩短任务交接的时间,是提高工作效率最直接的方式方法。在传统的项目管理模式中,为了保证工程质量安全进度有序可控,做到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从施工过程上严格控制,从问题源头上遏制发酵,下发手写整改单,限时整改是一项行之有效的管理方式。怎样有效提高审批流转速度,节省中间环节,直达病灶,是“恒通掌上工地”系统研究设置整改销号板块的切入点。

将传统的手写整改单改为电子整改单,整改任务从上传作为一个开始点,在清单的待处理区“挂号留案”,一个单据号码对应一项整改指令,涉及安全、质量、进度各个方面,发起人、责任人、整改内容、整改期限一目了然,直至整改工作完结上传审批合格才能系统销号,有效地监督检查项目各个施工、管理环节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督促整改,促进各项管理工作质量进一步提高,确保规范化管理落实。

这个板块的设计优点不仅于此,在这个信息化时代,大数据分析能够深入探究问题的本质,正如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李政道曾说过的那样:“能正确地提出问题就是迈出了创新的第一步”。通过整改统计的数据中,公司查摆出工程进展中问题暴露的高发点,并进行汇总整理,列出问题清单,针对频发问题进行专项“治疗”,把难点、死角暴露在桌面上,全员参与探讨,本着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杜绝问题的“三步走”原则,为后续项目开展积累宝贵的实战经验,有效提高项目管理成效,确保公司工程项目朝向标准化、规范化、精细化不断进步。

实时监测,安全环保一目了然

当今社会监控系统在生产和生活中起到越来越大的作用,由于行业特点,项目经理大量的时间用于项目沿线督查,重点区域监管,在项目管理重点区域安装监控装置(包括项目部、预制场 、砼拌站、磅房、加油房等)起到了协助负责人全局统筹的重要作用。监控设备与现场设备运行状态的数据采集、上传、存储、分析进行统一,实现了工地现场、拌和站、梁场、工区等生产情况的质量监督和安全预警,保证了信息传递通畅、快捷、及时,促使项目参与人员更好地协同工作,在信息共享的环境下自主完成常规的信息通知,确保了工作的时效性。

维护生态与保障安全同步,在绞尽脑汁地促进生产,确保质量安全的同时,保护生态环境也是项目建设的良心区。为了响应国家环保政策,“恒通掌上工地”特设扬尘监测板块,通过安放扬尘监测设备,实时监测现场的数据,进行PM2.5、PM10的检测工作,形成图表数据,时刻监测达标指数。工地扬尘监测管理功能的启用,使扬尘污染防治从被动发现扬尘污染向主动控制扬尘行为转变,把施工扬尘防治纳入了工程建设的日常管理流程,在工程建设的同时,不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不以破坏生态平衡为交换,扎实推进标准化防尘设施建设,全面落实各项扬尘防治措施,做良心企业。

应用实施,创新改革一马当先

项目管理对施工过程本身,以及施工过程中涉及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有效的计划、组织和控制,是项目管理的核心内容,而信息化管理正是通过先进的科技手段,结合工程施工生产周期长、资源使用品种多、用量大、空间流动性高等行业特点,将繁冗的项目工作变得简单便捷。

近年来,甘肃恒通路桥工程有限公司响应上级组织号召,在集团公司的支持下,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工作,不仅在施工工艺上进行标准化转型,在工程技术上不断升级革新,而且提出了“创新管理模式”的重大发展战略布局,聚焦管理重点、管理难点,各个突破,在借鉴国内同行业先进理念的同时,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恒通掌上工地”的运行,完成了公司上下宏观管控的新局面,在公司后续管理中,新增项目只需要创建端口加入,可以将历年项目形成树形结构,不断地“开新枝、散新芽”,并且完整保留各项目原始资料,提供数据分析、查证。公司与项目之间、项目与项目之间,不再是靠汇报、靠总结、靠检查来完成信息共享,而是通过系统查询,实时掌握精准一手资料,真正把精细化管理落实到项目建设的方方面面。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就经济效益、技术手段和工程应用三方面而言,信息化管理对工程项目管理意义重大且影响深远。“恒通掌上工地”手机APP的研发无疑是甘肃恒通路桥工程有限公司紧随时代步伐的创新之举。

“恒通掌上工地”系统已于2018年在马山一标项目经理部试点成功,现已进入全面推广落实阶段,不但成为恒通公司项目精细化管理和施工重难点管控的主要管理助手,而且得到了上级单位及同行业单位的普遍关注和一致肯定。此项APP为甘肃恒通路桥工程有限公司借助研发平台自主开发,软件著作权证书正在审批中。该系统的全面推广运行,标志着恒通公司主动创新、靠前发展的新时代新举措;标志着恒通公司打造绿色环保工程、优质工程的新面貌新思路;标志着恒通公司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的新担当新作为。随后,甘肃恒通路桥工程有限公司将以新型管理模式为基础,把互联网产业与传统管理模式进行有机融合,着力提升工程管理信息化水平,为加快推进全省交通运输行业由传统产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型增添助力!

新闻推荐

山丹加强污染防治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山丹讯(记者钱大伟)山丹县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不断强化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切实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改善县域生态环境质...

山丹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山丹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