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连山下铸铁军

张掖日报 2018-05-10 15:16 大字

(接一版)走进救护大队的职工宿舍,立刻会想到部队营区。事实上,救护大队一成立就采取军事化管理的方式。“实行军事化管理,在日常训练和实战演练中养成严格、扎实的工作作风和良好的工作习惯,每项工作都做到一丝不苟,个人技术精准掌握,集体项目默契配合,纪律严明,服从安排。”赵光龙说。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救护大队两个中队,一个在九条岭矿区基地,另一个在肃南红湾寺镇基地坚持训练。开始,周围群众还看个新鲜,围观者众多,经年累月,日复一日,连围观者也觉得乏味枯燥,甚至是一种折磨了。而正是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折磨人”的军事化训练成就了救护队每一次成功的救援。

“叮铃铃,叮铃铃……”市矿山救护大队事故召请值班电话响起。

三分钟后,救护队员已列队集合,听候命令,准备出发。2004年5月23日,山丹县吴涛煤矿发生透水事故,接到上级指示,救护队连夜赶往事故现场,分两组对矿井主、副井进行侦查。两组分别于凌晨5时、6时安全升井,并将准确无误的井下险情数据资料上报现场指挥部,为指挥部的决策提供了重要依据。当现场指挥部决定井下铺设排水管道时,救护队员不顾疲劳,又连续奋战12个小时。又一个凌晨到来时,救护队员已接管48节,接管长度146米,同时架通井下电话,架设电话线300多米。安全出井不久,指挥部又下达了新的任务……经过20多个日夜的奋战,终于出色完成救援任务。现场的领导和群众在为井下矿工生命揪心的同时,也被救护队员大无畏的精神所感动。

抢险救援,不乏险情。26岁的队员赵小龙出发时结婚未满3天。他毅然抛下新婚燕尔的妻子冲到抢险一线。多少次他刚刚完成任务,又接到新任务,带着疲惫困倦的身体一次又一次下井执行任务,并在实战中不断学习,积累经验,历练自己。“训练过得硬,战时能上阵,上阵是精兵,正是像赵小龙这样一批有着大山一样性格的救护队员组成了这支技术过硬、训练有素、不怕牺牲、救险果敢的英雄集体。”大家纷纷给予高度评价。

酒钢集团宏兴钢铁股份有限公司西沟矿“8·16”重大火灾事故发生后,该大队长途奔袭及时到达现场,迅速展开救援。7名队员携带装备先展开侦查救援,在浓度不断增加、能见度变低的井下平台,他们先发现了已经遇难的3名矿方救援人员。经过90分钟抬运,将遇难人员转运到井下安全基地。短暂休整后,又将全部遇难矿工转运至井口。从刚接到命令到救援结束,历时9小时40分钟,救援历时3小时零4分钟。这对他们应该是一次迅速、标准、安全的救援,也是一次胜利的救援,但他们的身边没有掌声,也不可能有掌声,事故本身就是悲剧。而对救援队伍来说,习惯的说法是“战之能胜”,大大小小每一次的救援已经证明他们是“战之能胜”的队伍。

翻开救护大队的记录册,记录较详细的数次救援:2005年肃南县西大口罗其生煤矿“6·20”瓦斯燃烧较大事故、2005年张掖市丝路春酒厂“8·12”酒罐窒息事故、2008年肃南县大河乡错口煤矿“12·8”冒顶事故、2010年酒泉市金塔县芨芨台子煤矿“7·18”透水事故、2010年张掖市聚鑫达矿业有限公司锰铁矿“1·23”井壁坍塌事故、2011年九条岭煤业公司水磨沟井“11·20”瓦斯爆炸事故、肃北县金庙沟煤矿火区侦察处理、兰新铁路客运专线小平羌口隧道坍塌事故……每一次救援历历在目,那是一场又一场与死神的较量。但是每一场较量,都被这支“招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救援铁军战胜了,并且救护人员零伤亡。

时至今日,极少有人选择离开这个特殊的队伍,因为他们之间有一种相互依靠又很默契的凝聚力,团结奋进,相互依靠,在每一次危急关头肩并肩战斗,共同战胜死神,这样的经历相互传递着无法言传的心理依赖,使他们身上总有一种拧成一根绳不能分离的气息,这也是救护队员间才有的气息。这种气息让他们初心不改,共同战斗,满脸笑容,精神焕发。

新闻推荐

山丹“五一”旅游综合收入达2685万元

山丹讯山丹县从保障游客出行安全、丰富节日内容、营造旅游环境等方面入手,以全新的服务理念迎接“五一”小长假,县内个性化、品质化旅游产品受到热捧,旅游市场持续红火。节日期间,共接待游客5.37万人...

山丹新闻,有家乡事,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山丹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