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掖市供销社:服务“三农”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杨震
市供销社系统立足为农服务根本宗旨,以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为契机,主动参与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延伸服务链条,拓宽服务范围,服务“三农”的水平和质量大幅度提升,同步实现了促进农民增收、扩大农村消费、高质量发展县域经济的目标。
围绕“谁来服务”,健全组织体系,完善服务网络。全市供销社系统树立上下“一盘棋”的思想,贯通县区全域服务体系,围绕基层组织和经营服务网络全覆盖目标,坚持分类指导,不断增强为农服务能力与合作经济属性。先后制定《关于供销社培育壮大工程实施意见》和《关于实施惠农工程的实施意见》等配套文件,持续推进基层组织建设,新建、改造基层社34个,建立村级基层供销社5家,基层社增加到72个,吸纳社员7200多名。改造提升村级综合服务社128个,累计建成农村各类经营服务网点850个。领办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社413家,入社农户4.8万户。建成县级惠农服务中心6个、乡镇服务平台30个、村级服务站点50个,组建城市消费专业合作社4个,健全了市、县、乡、村四级组织体系,夯实了服务主体。
围绕“为谁服务”,拓宽销售渠道,大力助农增收。以实施惠农工程为依托,探索建立“互联网+供销合作社”运营模式,成立市、县级电商公司6家,指导16家企业和56个专业合作社开展电商相关业务,上线农产品200多个,去年完成电商销售6960万元,同比增长76%。组织系统内企业参加东西部协作对接会、兰洽会等大型展会,本地举办“金秋消费季·甘肃供销在行动”农特产品促消费活动,在省外大中城市建立特色农产品销售窗口23个,代理商160家,年外销特色农产品30万吨以上。抢抓“一带一路”战略机遇,积极扶持供销系统企业在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口岸建立农产品展销中心,建立农产品“东进西出”双向流通营销体系,系统内有4家企业向东南亚、中西亚、非洲等地出口特色农产品,年出口量达20万吨左右。全系统形成了面向“三农”、普惠群众,上下贯通、城乡双促的社会化服务机制。
围绕“怎么服务”,打造服务队伍,助力乡村振兴。按照“农村经济发展的热点在哪里,我们的服务就跟踪到哪里;农民需要什么,我们就服务什么”的理念,以供销社为引领,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主体,以特色基地为抓手,开展种、管、收、加、销全过程托管服务或半托管服务,去年全系统流转、托管服务土地面积达62万亩,参与土地托管服务的基层社或社有企业达16家,专业合作社171家,带动农户11万户。建设新型庄稼医院74家,坚持技物结合,开展测土配方施肥、农技咨询问诊、绿色生产技术推广等农业科技服务,实施测土配方46.7万亩,推广水肥一体化26万亩。积极开展农业机械服务,成立飞防大队,全市共有6家基层供销社开展无人机统防作业,作业面积达21万亩;3家基层社和6家专业合作社成立农机服务队,服务面积48.4万亩。主动承接公益性农产品市场建设,采取政府无偿划拨土地、配套基础设施、供销合作社负责监管运营等方式,管理经营大型公益性农产品批发市场3家、乡村农贸市场17家、地头交易市场24家。全系统拥有冷链设施企业34家,冷库总库容68.5万立方米,约24.1万吨;农产品冷链加工车间合计9万平方米;拥有冷藏车6辆。年储备销售各类化肥20万吨以上,47家农资供应重点企业保障农业生产农资需求,较好地解决了工业品下乡和农产品进城“最后一公里”问题。将农行、甘肃银行等商业银行开展农村便民金融服务与供销社村级综合服务社升级改造相结合,打造综合性服务平台,累计建成“四融”网点273个,年交易额1亿元以上。积极参与美丽乡村建设,指导开展全域无垃圾治理工作,累计建成废旧物资交易、集散市场5个,再生资源循环利用示范园区1个,乡镇社区回收站64个,村级收购点208个,建立废旧农膜回收网点237个。至目前,回收废旧物资14.39万吨,其中废旧农膜1.57万吨。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段晓梅新年新希望,新年新期盼。虎年春节,大家都有哪些新的期盼和愿望?党寨镇村民刘学谦:期盼牛羊满圈,生活越来越好走...
张掖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张掖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