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发生在了我身上

张掖日报 2021-09-22 18:28 大字

广承子

这一辈子,真的不敢想我还能写出长篇文章,可奇迹真的就发生在了我身上。我的首部长篇散文作品初稿已完成,马上就要出版了,这一切都归于参加了作家提高班,归于我有了文学道路上的一位好老师——陈玉福教授。

参加作家提高班以前,我只是写一些诗、散文,最多也就几千字,一年发表不了几篇。有时心血来潮,也想尝试写长篇小说,可只是想一想而已,却从不敢动笔去写。不敢想的事情从陈玉福教授主持的“讲好张掖(甘州)故事作家提高班”一步步变成了现实。开学第一期课程的解惑答疑,我问陈教授:我有一个梦想,那就是创作长篇小说,可我不会写怎么办?陈教授微微一笑:你放心写,我教你。在接下来的“解惑答疑”课程中,我又陆续提出了心理描写、细节描写以及人物塑造、故事框架、故事设计等很多问题,陈教授都是有问必答。在他的指引下,我一下子进入了创作长篇作品的状态。其他的学员也在陈教授给我的解惑答疑中受到了启发,也纷纷提出要创作长篇小说。现在8位从来没有写过长篇小说的学员都尝试写长篇小说,而且都写得很好。陈教授兢兢业业、手把手的教学,加上我们的努力,用实际行动打破了“作家是培养不出来的”断言。看着自己和学员们取得的成绩,我在欣喜之余,想起和陈教授认识的点点滴滴。

去年5月7日,市文联、市作协组织会员参加陈玉福教授的长篇纪实文学《治沙愚公》的研讨会,我有幸参加,第一次认识了陈玉福教授。得知他是小学毕业,靠文学创作最终成为文学家、大学教授,成为享誉文坛的一号作家、金牌编剧,获得了“飞天奖”“金鹰奖”和优秀剧本奖,很惊讶。紧接着,我又参加了陈玉福教授《西凉马超》的签名售书仪式,每一次都能听到陈教授的创作讲座。之后,我如饥似渴地读完了陈教授的长篇小说《西凉马超》,又从网上观看了他创作的电影《八步沙》和电视剧《热血军旗》等作品。后来又参加了“甘肃省电视艺术家协会文艺业务骨干研修班”,我又一次聆听了陈教授的讲座。也是在这一次,我得知陈教授被市委和区委聘请为特聘专家和张掖市文联名誉主席,并设立了“陈玉福专家工作室”。我暗暗窃喜,以后聆听教授讲课的机会更多了。果然,不久得到陈教授“用文学+影视的形式讲好张掖(甘州)故事作家提高班”招生的消息,我如获至宝,第一时间报了名。

在一步步的学习中,我的创作思路逐渐清晰了。“我们要写自己熟悉的生活,按时代主旋律选题,塑造阳光正能量的主角,用接地气的语言,为时代楷模讴歌……”陈教授的课程,给我解开了写什么,为谁写,怎样写的困惑。接下来是自报选题,开始创作。有8位同学报了长篇小说。教授指定我完成一部长篇散文的创作,在创作过程中,开头是最难的,就像小孩第一次学走路。好在教授每一期的学习有一节“答疑解惑”课,专门解决同学们创作中的难题。最常见的一个问题,就是“写着,写着,写不下去了”“下面不知道怎样写”。教授就会为每一个同学讲解方法,设计不同的故事情节。记得一个同学为这一个问题在四节课里提了四次,教授就不厌其烦给这位同学讲了四次,设计了四次故事情节。就这样,教授陪着我们从初创的一千字到三千字,五千字到两万字、五万字、八万字,到今天的十几万、二十万字的创作。创作是艰苦的,需要持之以恒的精神,好在有教授当榜样,每当我偷懒不能坚持的时候,教授的身影就出现在眼前,他六十岁,每天清晨四点钟起床,必须完成六千字的创作后才吃饭。他从不因各种原因,少完成或不完成每天的创作计划。陈教授来张掖一年多的时间,完成了48万字的《八声甘州》,出版了30万字的《绿色誓言》,并被国家选为“建党100年100部红色经典作品”之一。与此同时,还在《文艺报》《甘肃日报》等国家级报刊上发表短篇作品。最近教授8000字的理论文章《毛泽东文艺思想的丰富意蕴》在《文艺报》发表,还有报告文学《黑河拾贝》在报纸上发表。现在《张掖传》的创作也快完成了,教授的创作热情和创作精神,让每一个学员都由衷地佩服。

我们几个写长篇的学员,时常想如果没有在“作家提高班”学习写作,我们这些文学爱好者不会也不可能创作出长篇小说。现在,“作家提高班”一年的学习基本结束,俗话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阅人无数不如名师指路。而我觉得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阅人无数和名师指路,都是一个作家必不可少的。记得有一位学员说:“即便是一个羊圈,我也要把它修建完成!”也许我这次完成的是一个羊圈,但通过这座羊圈的修建,我学会了大部分文学作品的写作方法。

新闻推荐

情到深处起共鸣

杨生伟自从堂兄讲述了他的人生经历,尤其是与肃南裕固族姑娘恋爱的一些事,我就常想如果我会写小说,我一定要把他的故事写进小...

张掖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张掖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