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诗者的家国情怀 陶琦《北塞欢歌》读后
尚金恒
有幸结识陶琦先生,已经好多年了。在一个雪花纷飞的日子里,拜读了陶琦先生的大作《北塞欢歌》,感到确乎文如其人,神如其貌,加之他为师多年的修养,其突出特点是:感情真挚洒脱,意志坚强执着,才思敏捷凝重。正如有位哲人所言:你若生活在别人的眼神中,定会迷失在自己的心路上。陶琦没有迷失方向,他执着地走在自己认定的文学之路上,在诗词、辞赋及楹联创作方面都取得了可喜成绩。
我看文章,向来喜欢作者把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即那种独特的眼光,通过其喜欢的艺术形式表现出来,正如黑格尔所说:“经过心灵洗涤了”的,它是一条通向自由的道路,是人类心智解放的过程。
中国的古诗词向来以空间感与文字张力取胜,正如杜牧所言:浮生恰似冰底水,日夜东流人不知。对我们无论小说或诗歌写作,笔法都不能一味的肥厚,必须枯淡,寒山枯水,屹立天地之间,愈到后来愈有筋骨、有硬气、有英气、有霸气,所以便见生命力。这些《北塞欢歌》均体现了出来。从事文学创作的人都知道,文学创作之道,是一极不平坦的小道,要在这条道上挤出一寸之地,是很不容易的。美文潮涌,人才济济,通常能够坚持下来的人不多。且一个作家有了自智自省,才能敞开胸怀,吸纳百川,才能够做到自我突破,不至于画地为牢,沾沾自喜。《北塞欢歌》共九卷,可说题材广泛,主题多样,形式不拘,整本体现了“真、直、朴、善”的描写手法和叙事风格。不论写景状物,歌风诵月,颂扬生活,状美山河,关爱亲朋,均不伪饰,少雕琢,见情见性,情真意切。正如诺奖得主,瑞典著名诗人特朗斯特罗姆所说:诗人的创作,应是不断摆脱自己的过去而向前迈进。这一点陶琦在创作中身体力行做到了。
如卷一,“故园吟唱”中的《甘州》:河西大邑扼咽喉,古刹甘泉胜迹稠。妙曲八声缘此地,江南缩影世争讴。该诗将张掖的地理位置,名胜古迹,文化文献艺术,世人争颂塞外江南,均一一体现了出来。再如卷二中“感事抒怀”中的《人生感悟》:中年已过角棱磨,与世无争笑语和。不怒不争不生气,随缘一切自然过。该诗作将一位诗人豁达的胸怀凸显了出来,同时也是诗人一生的真实写照。又如卷五“题答赠酬”中的《再致爱女静儿》:求学独身在外乡,不能时见倍牵肠。春寒未退天还冷,凡事小心莫着凉。那种父爱之情溢于言表。还有那写给读大学侄儿陶晓海的诸多诗句,均让读者感动思之。真可谓:满眼皆见英雄气,不经意处儿女情。从整本诗作体现出,作者对生活的感悟是通透的,艺术感觉是敏锐的,篇篇诗作极富哲理,且有一种艺术美学的张力。字里行间流淌着浓浓的诗意,很有美学意境和当代诗歌的思想气韵,是一部“时代之花”,也是诗人奉献给读者的一份厚重之礼。
从诗作中我亦看出:作者涵养德性已完善自我,勤奋立业已济福社会,著书立说而彰显思想,心忧天下而安身立命的人生准则和道德操守。力求钻研茅盾“穷本溯源”是为求通;秦牧“牛嚼鲸吞”是为求通;华罗庚“厚书薄读”是为求通;钱钟书“取长补短”是为求通;冯友兰“知音解味”是为求通的治学精神。从而上升到了“智者乐水,仁者乐山”的美学境界。同时也体现出了诗是语言的艺术,智慧的闪光,生命的体验,经验的诗化,情感流程的艺术凝聚。
哲人说,天下至性至情的文章,都是作者的一种哭泣。《史记》是史太公司马迁之哭泣,《红楼梦》是曹雪芹之哭泣,《离骚》是屈大夫对天长叹的哭泣。那么《塞北欢歌》是陶琦对家国情怀的哭泣。我们可看出作者眼中的亲情、爱情、山水、生活,苍生都是他心中的凸凹和热血的流淌。同时也是自己唱出的心路之歌。
陶琦能数年如一日坚持写作,实属不易。他的诗作有一种泥土的气息,有一种质朴的倾诉,有一种现实的呻吟。说明了他人生追求所达到的终极目标,道——礼——和。这种淡泊宁静的心态,既是一种超越,又是一种升华。因为他把名利淡化后,其艺术境界就有了更高的格局与层次。
期待他在今后的创作中,将作品锤炼到具有楚辞的风韵,汉赋的酣畅,唐诗的俊逸,宋词的雄阔,元曲的雅典,明清小说的厚重。愿他在寂寞的探求和诗性的坚守中,秉持有广度的涉猎,有深度的挖掘,有温度的表达,有难度的书写。
新闻推荐
本报张掖讯(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通讯员祖金龙)近日,气温骤降,张掖最低气温达到零下19度,张掖750千伏变电站2#主变停电计划作...
张掖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张掖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