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羌校尉邓训
羌族是西北地区一个很古老的民族,最早的记载见于《商颂》:“自彼氏羌,莫敢不来王。”说明在商代就有羌族的存在了。
羌族的主要居住地在青海和甘肃的陇西一带,河西走廊也是羌人活动的重要地区。翻阅《甘州府志》,几乎历朝历代都有关于羌胡活动的记载,尤以汉代最为频繁。诸如:西汉大将军窦融“率五太守及羌虏、小月氏等步骑数万,与大军会。”东汉时,孝明皇帝的车都尉治羌有方,“羌胡伏其恩信”。孝安皇帝永初二年春,“群寇张掖、日勒。”永宁元年,“沈氏羌寇张掖”。延喜二年,春闰三月,烧当寇张掖,八种羌寇陇西、金城。唐代设平羌将军镇甘州。明代有伏羌候、伏羌伯,明宪宗成化12年,总兵官王玺“复南羌,立石划界”。河西一带至今还保留着一些与羌胡有关的地名,如“平羌口”、“定羌庙”等,都是历史打下的烙印。
羌族因其生活的地域不同,分为多支,有烧当羌、烧何羌、当煎羌、勒姐羌、沈民羌、白水羌等。例如。“羌在上郡、西河者号沈氏也。”
历史上的各个朝代,对羌族多是采取镇压政策,羌族的反抗也一直未停,民族矛盾常常引发战乱。
然而,东汉时有一个护羌校尉邓训,采用民族和睦政策,却把民族关系处理得十分和谐,深得羌人的拥戴,值得大书一笔。
邓训,字平叔,南阳新野(今河南新野县)人,是刘秀名将邓禹的第四子。东汉章帝元和三年(86年),因西北地区羌民反抗斗争日剧,朝廷紧急拜邓训为张掖太守,来到西北守边。三年后,又拜为护羌校尉。
邓训初到张掖上任时,护羌校尉是陇西太守张纡。羌族的首领是迷吾、号吾兄弟。迷吾杀了前任护羌校尉傅育,张纡率万骑屯临羌,在木乘谷和迷吾会战,迷吾兵败而降。但张纡为给傅育报仇,在接纳迷吾投降的庆宴上暗藏杀机,在酒中放毒,羌人畅饮大醉,一时伏兵四起,斩杀羌人千余众,激起了羌人更大的仇恨。迷吾的儿子迷唐及其族人,向塞号哭,与烧何、当煎等种族相结,一场更激烈的反抗由此而起。张纡“不能讨”。就在此情势之下,邓训被拜为护羌校尉。迷唐率11万大军来攻邓训,严峻的形势摆在邓训面前。
当时在羌族和汉军之间,还有一支小月氏骑兵,常与羌兵对抗。这次迷唐来攻张掖,欲先攻灭小月氏。邓训的部属认为羌胡相攻,以夷伐夷,正对汉军有利,而邓训则认为小月氏处在危难之中,应以恩德感化之。于是下令打开城门,将小月氏的老幼接进城内,使迷唐的屠掠计划落空。小月氏人深受感动,表示愿为邓使君效力。邓训就在小月氏少年中挑选勇敢者加以培训,这就是历史上所称的“义从胡”。
邓训的名声传出,迷唐的叔父号吾也领着族人800户从塞外来归降,邓训都给以妥善安置。对势力最强的迷唐,则进行坚决打击。邓训发湟中秦、胡、羌兵4000人,出塞击迷唐,大胜,迷唐西行到千里外的地方去了。
邓训最值得一提的事是给羌族送去了医药。羌族的风俗以病死最为可耻,每到病重时就用刀自刺。邓训为纠正这一陋习,就给羌人送药医病,对拒绝诊治的人就采取断然措施,强制用药。如此治好的人多了,羌人无不感激。
邓训在张掖的第六年病故。病重时,感念他恩德的羌、胡等民族日夜去看望的达数千人。邓训死后,羌、胡各族一改“父母死,耻悲泣”的风俗,莫不号哭,甚至以刀自割,或割杀自家的犬马牛羊。邓训下葬,军民都在大路上奔跑,以致城廓都空了。
□田瞳
新闻推荐
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记者郑朝华今年以来,甘州区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守好筑牢国家西部生态安全屏障为...
张掖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张掖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