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掖人的鸡肉垫卷子

兰州日报 2020-07-29 02:24 大字

鸡肉垫卷子可以说是张掖最有代表性的小吃,张掖人看到鸡肉垫卷子,没有任何抵抗力,春夏秋冬,百吃不厌。都说西北人的饮食粗犷,以肉食为主,其实也很讲究搭配营养的均衡,口味的调配。就拿鸡肉垫卷子来说,以大口的铁锅为炊具,鲜美的鸡肉做锅底,饱吸汤汁的面卷子,味浓且精道,肉食和面食完美结合,说它是菜也好,主食也罢,保证你吃一口就舍不得放下筷子,吃一次就会牢记住终生。

鸡肉垫卷子,是张掖普通百姓家待客惯用的一道大菜。这道菜的关键要点是个“垫”上,怎么垫?垫什么?这道特色菜的的发展是由其民间基础的,因为张掖人喜好杀鸡待客,只有贵客或重要节点才能用鸡待客。

鸡肉垫卷子这道美食,做起来也颇有讲究。宰杀一只当年生的土鸡,褪毛出血,将肉切成方块,大小适中,在锅内放油加热,煸炒爆香。加入鸡肉,翻炒至变色,调入佐料,加水高过鸡肉,大火烧开,再转小火慢炖。卷子面不要太硬,最好面和完后“醒”一段时间备用。

炖肉时就可以准备卷子,将“醒”发的面团擀成薄厚均匀的面皮。擀好的面片抹油,撒少许切碎的小葱,卷3-4层就可以了,太多层的话汤汁吸收不好,不入味。切成宽度为1-2厘米左右的小卷子。当锅内汤汁稍多于肉时,卷子逐个码放在锅内,尽可能保证都能吸饱汤汁,大约10-15分钟就能熟。将蒜苗和辣椒进锅翻炒一下,尝味出锅。其特点口味浓郁、面卷筋韧,色香味俱佳,吃起来那自然是满口生香。

其实,说起鸡肉垫卷子,在张掖民间还流传着一段美丽的传说。相传,西汉时期,骠骑大将军霍去病率军西征,长驱千里,翻越扁都口,来到祁连山下的大野口,长途跋涉,已是人困马乏,饥肠辘辘,下令将士安营扎寨,生火做饭,当时行军以自带的干粮(饼子)和炒面为主要吃食。开水就馍,没有一点油水荤味,清汤寡水,难以下咽。一些将士主动到附近的山林里打来野鸡改善伙食,但野鸡肉少将士却多,无法满足大家的需求。一向与将士同吃同喝,以不亏待将士而著称的霍去病将军,下令在即将煮熟的野鸡肉里尽量加水,然后把自带的干粮放进去一起蒸煮,干饼子吸入野鸡煮熟的汤汁后,香气浓郁,闻之增食欲,食之如佳肴,将士们风卷残云,吃了个一干二净。也许是因为将士们长途跋涉,确实饿了,也许是这顿野味确实太香了。那鸡肉的香味自然就永久地留到人们的记忆中。后来行军的官兵就模仿着这个做法去效仿加工吃食,这种吃法和做法渐流传开来,就是鸡肉垫卷子的最早来历了。后来,随着人们对吃食的追求,鸡肉垫卷子就衍生出鸡肉垫饼子和鸡肉垫饺子这样的美食了。

张掖还有这样的说法:新疆的大盘鸡也是从张掖的鸡肉垫卷子中演化而来的。话说,口外的新疆人到口内的张掖亲戚家做客,主人虔诚地给做了个鸡肉垫卷子。客人只顾和男主人聊天,没有看到女主人是怎么把鸡肉垫卷子做出来的。等吃完后,才发现鸡肉垫卷子奇香无比,但他没看到女主人在上桌之前,为了方便客人用餐,她已经把煮熟的卷子装盘时散开铺到了鸡肉上面。这人回到新疆就摸索着做这道菜。他以为鸡肉垫卷子是在鸡肉煮好后,在上面盖了皮带面,谁知道阴差阳错,这样做出来的这道菜也一样的好吃。后来流传开来,就有了新疆的大盘鸡。

传说不论真假,美食就是美食。

□付聪林

新闻推荐

第二届中国·张掖七彩丹霞(国际)热气球节开幕

本报张掖讯(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记者赵吉仁通讯员张文斌张凌龙)7月26日,第二届中国·张掖七彩丹霞(国际)热气球节开幕,100...

张掖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张掖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