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死扶伤践初心 记张掖市第一批援助武汉医疗队队员、河西学院附属张掖人民医院老年病科护师张玉
本报记者李玉洁
2020年新年伊始,原本热闹喜庆的新春佳节气氛,被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一扫而空,疫情警报在全国拉响,武汉告急。疫情当前,她主动请缨,成为河西学院附属张掖人民医院援助武汉第一批医疗队员,在最危险的地方为人民健康而战,她就是河西学院附属张掖人民医院老年病科护师张玉。
“2003年全民抗击“非典”,那时的我还是一名学生,当时能作的就是听从父母和老师的安排,作好自我防护。电视上医务人员奔波忙碌的身影在我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那时起我立志要成为“救死扶伤”中的一员。如今新冠肺炎疫情肆虐,我不再是一名普通群众,我是一名医护人员、是一名共产党员、是一名战士!”谈起主动请缨援助武汉时的情形,张玉坚定的说。
1月27日,张玉和她的“战友”们出发赶赴武汉,她工作的地方是武汉定点医院隔离病区。工作中,重重包裹的防护服下是被汗水浸湿的衣服,橡胶手套里长时间浸泡的是皱褶的双手……每查一次病房耗时半天,出大量的汗但不能喝水,在高强度超负荷工作下,在紧张繁忙的状态中,她与同事们一起,抢抓每一分、每一秒,默默地付出,精心救护每一名患者。
“现在就要进病区了么?”“防护服穿好了么?几点就下班了?”“在吗?”“我继续执勤了,你还在忙吧?”“病人比较多,千万注意好防护”“知道了,你也注意安全。”……这是张玉和警察丈夫的对话,刚值完班的丈夫想要问妻子在武汉的情况,面对丈夫的多次询问和叮咛,妻子只是简短地回复了三个字:“知道了”。不是妻子冷漠,而是疫情当前,身在前线的她无暇与丈夫进行太多的对话。“大多数时间,他下班的时候我正在上班,我下班了,他又上班了,我们一般都不怎么发微信,因为发了很久都不回。”张玉说。张玉的丈夫杨海亮是甘州区公安局的民警,疫情就是命令,这个春节,他身着蓝衣,24小时昼夜坚守,穿梭在高速路口、大街小巷、广场车站,守一道道岗,护这座小城。疫情就是命令,病房就是战场。她下班时他在值班,他下班时她在加班,双方的“时差”让夫妻二人很难在“视频”上见个面。在这片没有硝烟的战场上,夫妻两人在各自的岗位上选择“逆流而上”,冲锋在疫情一线,演绎着“战时爱情”的别样浪漫。
当得知妻子第一时间提交了驰援一线的请战书时,杨海亮内心十分矛盾。作为丈夫,他不希望她面对危险,但同样身为这场“疫情阻击战”的“战友”,看到一批批驰援前线的有生力量,以及从一线传来的一条条好消息,他能做的就是坚守自己的岗位,默默支持她。“疫情不止,我们不退!”杨海亮说。
“孩子还小,那么多天没看到爸爸妈妈了,本来就比较黏我,视频里看到我就会哭鼻子闹着找妈妈,一闹腾老人就不好带孩子了,所以没啥事也很少视频,就给家里人报个平安。”回忆起援助武汉的那段时间,张玉眼里泛着泪光。每次跟父母通话,张玉总是说:“这个时候我不能退,如果连医护人员都畏惧了,谁来带给群众信心,只要抗疫需要,我随时服从组织安排。”记者在联系张玉想要收集更多她在武汉抗疫的故事时,被拒绝了。电话那头的她说:“这没啥可说的,大家都是本职工作,去武汉的医务人员有那么多,我只是其中最普通的一个,我就是干了自己该干的事。”
这个世上除了生死都是小事,可是在灾难面前总有人选择不畏生死、一往无前。她们是“白衣天使”“最美逆行者”“时代英雄”,每一种盛赞她们都担得起。她说:“作为一名护士,一名党员,我必须视疫情如命令、视病房如战场,同武汉人民、同全国人民一起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新闻推荐
甘州讯甘州区纪委监委精准务实开展监督,全力保障脱贫攻坚。近两年来,先后查处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38件54人,给予党纪政务...
张掖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张掖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