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衣执甲勇担当 记张掖市援助武汉医疗队队员、河西学院附属张掖人民医院重症监护室护师魏建芬
本报记者祁晓蓓
出发去武汉前,总觉得时间太短,短到没有和家人好好告别,短到没有时间再抱抱孩子、亲亲他可爱的脸蛋;与家人依依不舍的时候,觉得时间又太长,长到每耽误一分钟,也许就会有人因为治疗不及时失去生命。这是河西学院附属张掖人民医院重症监护室护师魏建芬的心声。她是甘肃省第一批援助武汉医疗队员。
记得临出发前,公公一遍遍嘱咐需要注意的事项,2003年的非典公公也是医疗团队中的一员,丈夫拿着物品清单一遍遍对照核查。离开家的时候,拎着行李箱回头看,光线并不明亮的楼道里,门上贴着的“光荣之家”牌匾闪闪发光。一瞬间,魏建芬明白了家人为什么会无条件支持她。如果这是一场战争,需要老公回到部队参加战斗,她也会无条件支持……
到达武汉后,医疗队被安排在武汉中心医院后湖分院。第10天,甘肃支援湖北医疗队接到紧急任务,需立即组建重症组前往武汉协和医院重症病房。熟悉重症患者护理的魏建芬和同事李莉毫不犹豫地报名,请战进入协和重症病房。其实刚来武汉时就是这么想的,现在不过是和预想的一样。
魏建芬说,协和医院重症病房的患者和之前武汉中心医院后湖院区的患者最大的区别是:后者大多可以下地活动,起码自己可以去卫生间解决大小便;而前者,患者大多都带呼吸机辅助呼吸,全部都要靠护理人员去穿脱尿不湿解决大小便问题。有些患者自己无意识,需要护理人员巡视时拉开被子看一眼;有些患者尿了,也忍着,不愿意麻烦本就脚不沾地的护理人员……魏建芬告诉记者,上了呼吸机的危重患者有个别会觉得呼吸面罩不舒服,产生人机对抗,用手去拔管子,他们要时刻盯紧患者,防止他们乱动。卧床的患者一般都身体乏力,没有食欲,除了打营养液,护理人员会喂他们吃饭,尽量让他们多吃一点。有的患者心态好,就算不想吃,也会勉强吃一点;躺着不方便,就弄个吸管,想方设法让患者恢复体能、增强免疫力。一位患者大叔沉默寡言,听隔壁床的阿姨说,大叔一家三口都是确诊患者,女儿和老伴可能是身体素质好一点的原因,不是很严重,加之床位紧张,大叔只能独自面对,情绪低落。了解了大概情况后,每次喂饭,魏建芬都会絮叨几句,说自己和大叔的女儿岁数差不多,劝大叔多吃饭加把劲配合治疗,这样才能早日和家人团聚,大叔情绪好的时候会帮他举着手机打开视频和家人说说话。魏建芬希望自己做的这些小事,能成为大叔暗淡日子里的一点点光。
魏建芬说,患者的情况各有不同,治疗手段、护理方法也不同。在为患者采集咽拭子时,要一遍遍告知配合要点,因为武汉方言不太听得懂,她就一遍又一遍地重复。除此之外,患者见不到家人,精神压力很大,这种情况下,如果有人跟他们说说话,会给他们心理以极大的安慰。问及面对那么多重症患者,害怕不害怕时,魏建芬说工作节奏非常快,只要进入那个氛围,就有接连不断的事情要做,根本没空害怕。
“每天下班后,脱了防护服和隔离衣,取下口罩,看着脸上被口罩压出来的印记、被汗水浸湿的衣服,觉得自己狼狈至极又无比光荣。”魏建芬告诉记者,她不愿意去想病区里这些患者得的是什么病,也没有时间去想,和在张掖的重症监护室一样,只是把他们当成普通的病人,干的也是和张掖一样最最普通的工作,只是换了个地方上班而已。
3月5日,对于魏建芬来说是个特殊的日子。这天,她的孩子要做手术,而这一天也是她支援武汉的第38天。孩子才一岁过点,出发去武汉前,刚学会叫妈妈。手术前的视频里,一边是不停抹泪的她,另一边是不住安慰的家人……
突如其来的疫情像一本生动的教科书,医护人员努力的身影正映入孩子们一双双充满敬仰的眼睛,也刻进一颗颗未来可期的心中……感谢他们,成为孩子们最棒的榜样;更感谢他们,为此次战“疫”无私的付出!
新闻推荐
甘州讯(记者朱兴忠)暮春的张掖国家湿地公园,白鹭、凤头鸊鷉、赤麻鸭等候鸟云集,时而在湖面上悠闲觅食,时而展翅飞舞,为暮春的湿...
张掖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张掖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