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播种“文化之花”

甘肃日报 2018-02-01 05:26 大字

本报记者洪文泉白永萍

寒冬时节,甘州区乌江镇里热闹非凡,唱秦腔、作书画、学剪纸、看图书……在地里忙活了一年的村民们,如今也有了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

“以前冬闲,大家聚在一起不是打麻将就是谝闲传,自从区里开展了人才支持计划培训活动,大家的心思都在培训班里了。”43岁的乌江镇天乐村村民马建琴说,“在妈妈的影响下,我从小就是秦腔票友,以前自学一直没什么进步,最近参加了专业培训,越来越有信心了。”

马建琴一边说一边忙着与身边的戏友交流,虽然她没有穿戏服,但是唱起秦腔来,无论是唱腔还是身段都显得有模有样。

马建琴口中让自己受益匪浅的“专业培训”,是去年以来,甘州区针对基层文化基础薄弱,老百姓业余文化生活单调等实际问题,实施的人才支持计划。

为了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工作,着力提升基层文化人才综合素质,去年7月,甘州区组织相关部门、单位深入各乡镇、街道进行实地调研,根据农民需求,从文化系统选派了20名专业技术人员,面向社会招募了13名文化工作志愿者,成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图书资料管理、文物保护、舞蹈、器乐、戏曲、书画、手工艺品等9个文化服务项目组,分赴全区各个乡镇开展培训辅导。

“一开始只是少数爱好者报名参加,后来开办的活动多了,越来越多的群众被吸引过来。”甘州区文化馆馆长蒋云说,人才支持计划最终的目的是让群众在农闲时间有更加丰富的业余文化生活。培训活动中,他们创作编排了《十九大精神传村寨》《舒心的日子扭着过》《父亲是山母亲是河》《西部放歌》等30多个文艺节目,深入各乡镇进行巡演,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推动十九大精神在基层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快过年了,最近一直在加紧培训各乡镇的社火呢!”作为参与人才支持计划社火培训的志愿者,张掖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郭云海成了各乡镇最受欢迎的“专业老师”之一。临近过年,各乡镇都争着要求培训,郭云海笑着说自己“腿都快跑断了”。

“培训不仅满足了群众的文化需求,对我们发展壮大社火队伍也有重要的意义。这些年年轻人都在外打工,耍社火的老艺人都上了年纪,社火把式青黄不接,我们的好多节目都已经三十多年没有更新了。”郭云海说,通过人才支持计划培训,自己已经物色了好几位有潜力的年轻人。

“目前我们已经在各乡镇交叉培训社火42场,作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将老祖宗留下的宝贵文化传承下去是我的责任,也是我们留给后代的财富。”郭云海告诉记者,“现在组建的16支社火队都有耍社火的根基,加上老艺人从旁指点,培训一周基本上就能表演了。”

“现在村民的生活条件好了,有了区里的人才支持计划,一说要重新排练社火,大家都很积极。”甘州区文化馆副馆长陈晓龙说,培训活动从节目的形式、道具、服饰、化妆等方面为各乡镇的社火队带来了活力,力争在春节期间为各乡镇群众献上一道精彩纷呈的“社火盛宴”。

在人才支持计划的支持下,丰富多彩的各类文化培训班,让甘州区越来越多的群众乐在其中。截至目前,甘州区已经集中举办广场舞、戏曲和化妆培训班3期,在15个乡镇、30个村开展各类培训辅导120场,受训群众达5000人。

新闻推荐

张掖市冬春火灾防控工作稳步推进

本报讯(记者胡东伟)“经过排查,不少住宅区存在停车棚搭建彩钢房防火等级不足、电气线路乱拉乱接、值班人员无证上岗等问题,目前都整改到位。”近日,市消防支队再次对市区住宅小区进行随机检查,为张掖市...

张掖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张掖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