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没电时代
马岳荣
在我的记忆中,我们的村子1983年才通上了电。
在通电之前,我的母亲夜里纳鞋底,哥哥姐姐夜里写作业,都是围着一盏煤油灯。那个年代,我们穿的鞋子、衣服大都是母亲一针一线缝出来的,她长年累月白天干农活,晚上还要在油灯下为了孩子不停息地做针线活,母亲就是这样靠着勤劳养活了一大家子。
终于有一天,村上的老支书宣布了一条振奋人心的消息:“我们也要拉电了。”啊?这是真的吗?这个新闻一下子像长上了翅膀,很快飞遍了古老的村子,飞进了乡亲们的心坎里。每个人都大喜过望,每个人都摩拳擦掌。八十岁的老大爷开始整天笑呵呵地风趣起来,有生之年可以享受电灯了,他的日子终于有了盼头。年轻人走路脚下也生风了,再也不用睡得比架上的鸡娃儿还早了,小孩子高兴得直跳呢,见了外村人就大声地嚷嚷:“我们村要拉电啦,拉上电我们就可以读书了,也要看着电视过年了。”“拉电”,“拉电”,那段时间乡亲们心里只有这两个令人兴奋的字眼。
听说要通电,全村人都很兴奋。电工们由村干部陪着开始在田间地头四处选址栽水泥电杆。又四处散布各种触电死人的恐怖新闻,以普及农民对电的认识。那段时间,农民们在饭桌上谈论的都是电,谈论电的危险,盘算着要在哪屋装个十五瓦的灯泡,哪屋装个二十瓦的灯泡。“钨丝”“绝缘”“电流”“电阻”“保险丝”这些从未接触过的抽象名词亦成日挂在他们嘴边。
我大哥那年正好高中毕业,待在家里,于是,父亲找人把他送到了乡上的变电所跟着开始拉线,所以他后来也成了电力人。他也真正见证了我们村子的发展,亲自参与了我们村子的电线架设工作。
电看不见摸不着,又神秘危险。
在那段时间里,电工来家里布线时,各家各户都已经去集镇上买好了五瓦、十瓦的电灯泡准备好了。经过将近一个月的日夜奋战,全村的电线终于全面架好,是开始试电的时候。来电的那天,队长已经高叫着要大家将屋里所有灯泡都拉起,早早做好来电准备。
那时乡亲们的心都在“突突”地跳,那份激动无法用语言述说。老奶奶紧抱着小孙孙,眼睛睁得大大的,仿佛在等待天上掉下什么宝贝似的。忽然,寂静的村庄里一片光辉普照,全村人异口同声地发出震天动地的“啊!”的叫喊。可是一下子又没了,但是一分钟后又亮了起来,整个村子里又是一声叫喊,那叫喊是幸福的节拍啊!来电让人兴奋,停电让人失落。如此的三遍过后,电终于正常了。那真是前所未有的光明啊!就是在那一声惊天动地的长呼中,九闸村告别了一个无电的旧时代。
突然见到了这样的光明,再回头看那盏煤油灯,觉得它那么暗,那么弱,那么可怜,简直想不通了,之前怎么就能在那点光下写字、做鞋、绣花的呢?然后我们兄弟姐妹几个大笑着,争着抢着凑到灯前将其吹灭。煤油灯也就是在我们的那一阵笑闹中,从此退出了历史舞台。
虽然今天,用电已经成了人们生活的必须,可是只要回想起乡亲们拉电的那段日子,我的心底总是涌动起阵阵的感动,感动是因为美好的理想竟然会产生那么强大的动力。
(甘州区广播电视台)
新闻推荐
赵学忠在全市网络与信息安全信息通报机制建设会议上指出 切实提高网络与信息安全应急处置能力和水平
本报讯(记者李玉洁)12月6日,全市网络与信息安全信息通报机制建设会议召开。副市长赵学忠出席会议并讲话。赵学忠指出,各县区、各部门要切实增强维护网络安全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
张掖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张掖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