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家怎么办

甘肃经济日报 2020-05-08 01:15 大字

(接1版)

同处祁连山脚下的永固镇,平均海拔2500米,气候冷凉、无霜期只有103天。过去靠天吃饭,90%耕地主要种植大麦、油菜,经济效益低下,有一段时间当地的土地以每亩100元流转都无人问津。后来永固镇以生态保护倒逼绿色转型,着手实验种植高原夏菜、中药材、小杂粮和燕麦。2016年高原夏菜、中药材和垄播马铃薯的纯收入均达到大麦、油菜纯收入的5倍以上。以前无人问津的土地也成了抢手货,每亩流转租金达到450元。

永固镇立足生态保护,整合项目资金,实施高效节水水肥一体化项目,永固镇南关村支部书记丁建泰对此深有感触:“如果不是全面实行水肥一体化节水灌溉,这几年降水量这么少,天气这么干旱,庄稼灌溉都成问题,生态林和草原灌溉根本不能保障,麻烦就大了。”

丁建泰算了一笔账,用节水灌溉,每亩地能节约300方水。虽然土地用水量少了,但每亩地县上的标准配水量并没有少,省下的水资源一部分用来灌溉生态林。

近年来,民乐县大面积推广水肥一体化节水灌溉技术,仅今年就实施了10万亩的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水肥一体化节水灌溉节约了灌溉用水,减少了化肥和农药的施用,降低了化肥对土壤的污染,大大减少了农药在空气中的残留,民乐现代生态农业发展的路线也日渐清晰。

“土地整理后,耕作条件变了,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土地集约化经营都有了实施条件,从‘一家一块田’变为‘一企一片田’,机械化的程度就会更高,可以实现由少数人经营,并从土地上得到高收入的愿望。”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王春燕说。

将收益留下来

在冰沟村贫瘠的山头上放眼望去,由于常年干旱,大多山梁都黄土裸露。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封山育林的山头绿意盎然。封育区由于少了人迹的干扰,这里的动物渐渐回迁了进来,野鸡和旱獭奔跑在草丛里。

再过几个月,这里的人为活动将更少了。村主任王来庆告诉记者,只要没有人为活动,这里的生态有3-

5年就会自然恢复,等群众全部搬迁后,在撂荒的耕地和山头上种树种草,这里就会生机重现。

李作明介绍,在此之前,结合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民乐县已经采取“企业投资、贫困户受益”的模式,投入2.9亿元,流转土地19万亩实施退耕还林,群众每年获得98万元土地流转金、540万元劳务收入。同时,将2000多名贫困群众就地聘为生态护林员和草管员,每年获得工资性收入。企业经营5年验收合格后交由农户自行养护,农户还可以继续享受收益。

根据《关于加快推进生态宜居搬迁工程的实施意见》,农户搬迁后,保持原有耕地、林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不变,不强制拆除宅基地地上建筑物。政府鼓励农户或村集体通过转包、入股、合作、租赁等方式,整村整组流转土地,所得收益归农户。农户基于现有土地所享受的退耕还林、退牧还草、耕地地力保护补贴等政策搬迁后继续享受。在充分尊重群众意愿的前提下,鼓励农户对空置旧房和宅基地进行腾退复垦,每宅给予6000元补偿。

“最重要的是通过对迁出区农业生产要素整合重组,提高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水平,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李作明说,生态宜居搬迁工程实施后,搬迁农户原有户籍关系、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不变,对有意愿迁移户口的,根据相关规定予以办理。此外,政府将积极争取国家和省市生态宜居搬迁工程项目和补助资金,加大相关涉农资金整合力度,全力支持生态宜居搬迁工程和后续产业培育,为搬迁农户增收致富奠定坚实基础。”

新闻推荐

民乐 全面发力补齐脱贫攻坚短板

民乐讯(记者尚明)民乐县在严防疫情输入的同时,从挂牌督战、“3+1”冲刺清零、问题整改等方面入手,补齐脱贫攻坚短板,推动各项...

民乐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民乐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