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乐陇药香飘千里夏菜开花结果 “壮丽70年走进金张掖”2019年全国融媒体采访系列报道之八
本报记者王瑞云
民乐县因独特的气候、地理条件,野生药材资源丰富,以前“散兵游勇”“单打独斗”式的种植生产模式没有形成产业,一直制约着经济的发展。近年来,民乐县着眼于推动农业提质增效,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中药材、高原夏菜等产业逐渐走向规模化发展,先后获得“中国板蓝根之乡”“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国家农业标准化马铃薯种植示范区”等荣誉称号,去年底更是退出了“插花型”贫困县行列,实现了华丽转身。
民乐县南丰镇党委书记陈朝贵告诉记者,在他们镇里,如今种植着成片的当归、黄芪、党参,肥沃的土壤和独特气候因素,让这些中药材茁壮生长,仅南丰一个镇,去年全镇中药材种植面积达4.5万亩,总产销量突破2.6万吨,创收1亿元。提起今年的打算,陈朝贵说将鼓励农户进一步扩大种植规模,加强与药企、农民合作社的合作。
说到与药企的合作,张连庄村党支部书记张大财的脸上泛起了笑容,自从前两年将村里的土地流转给安徽井泉药业,当地农户不仅能拿到每亩350元的流转费用,还能在家门口务工,张大财说,村里的剩余劳动力大约有140人,如今从事中药材种植、除草等工作,年人均收入一万二左右,相比原来种庄稼时的收入,每年增收五、六千元。他希望村里的中草药种植规模能做大做强,让生长在戈壁绿洲上的道地药材远销全国各地。
民乐县农业农村局局长张爱民告诉记者,全县如今种植中药材30万亩,尤其是当地的板蓝根品质优良,深受药商青睐。除此之外,全县种植高原夏菜10万亩,产品畅销全国二十多个省市自治区,而且出口到俄罗斯、朝鲜、韩国、日本及东南亚各国,两者相加产值达18亿元。
永固镇农户以前种植的都是小麦、大麦等传统作物,耕地面积小,水资源匮乏,导致当地的农作物产量一直上不去。如今,随着新技术的应用、产业链的打造以及销售渠道打通,戈壁滩上产出的高原夏菜不仅走出了甘肃,甚至走出了国门。永固镇镇长郑栋云说,他们镇前两年组织农户集中种植青笋、红笋、娃娃菜等高原夏菜,产出的品质虽然不错,但是产量依旧堪忧,而且面临销路不畅的困境。2017年在将土地流转给甘州区的种植大户之后,一方面打通了销售渠道,一方面有了资金保障,再加上县农业局的技术支持,推广水肥一体化的新技术,高原夏菜长势喜人,甚至一度供不应求。郑栋云算了一笔账,去年全镇的高原夏菜产量突破15000吨,销售额达1800万元,农户的土地流转费用由原先的每亩100元左右增长到300元左右,再加上务工,年收入人均能增加5000元左右,村民的生活水平大为提高。考虑到为农户们解决后顾之忧,镇里还鼓励大家购买农业保险,政府出资补贴之后每亩保险费仅需缴纳22.5元,一旦因天灾绝收,每亩会赔偿2500元,多措并举,让永固镇的种植户们信心更足了。
甘州区青绿蔬菜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周铜说,民乐当地海拔高、气温低,导致病虫害较少,种植时添加的化肥农药也相应减少,所以这里出产的蔬菜质量在市场上竞争力比较强,光他们合作社就在永固流转了2200亩土地,种植青笋、红笋等高原夏菜。当问及当地出产的蔬菜都销往哪里,周铜骄傲地说,上海、广州等大城市的超市里都有民乐的高原夏菜。
如今的民乐,陇药香飘千里,农民喜上眉梢,戈壁滩上的高原夏菜也开花结果,端上了千家万户的餐桌。
新闻推荐
民乐县紧紧围绕“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不反弹”目标要求,立足县域实际,凸显比较优势,深入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工作 “搬”出来的幸福生活
本报记者刘泽钱晓萍盛夏时节,走进民乐县生态工业园区核心区,一个设施齐全、整洁清净的现代化小区“圆梦苑”映入眼帘:一栋栋...
民乐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民乐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