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乐加快棚改惠民生
□王鹏赵祥普
民乐县坚持把棚改一线作为锤炼干部过硬作风的主战场和试金石,围绕房屋征收、安置房项目建设等工作,以目标倒逼进度,拧紧“责任螺丝”,提高履职效能,切实做到“人人肩上有担子,事事推进有人管”,真正把棚户区改造抓成改善群众生活的民心工程、提升城市形象的亮点工程、促进经济增长的动力工程。
坚持重心下移强化组织领导固本强基添动力
科学确定房屋征收价格和补偿类别标准,并在临时建筑认定、房屋搬迁、过渡安置等方面给予适度补助,对历史上形成的房改房、无证房、事实上的营业房和手续不全房进行合理补偿。推行“尊重、适应、引导、改进”“群众工作四部曲”,严格执行一个政策、坚持一个标准,聘请有资质的第三方评估公司科学评估房产价值,签订拆迁协议。严格落实招投标制,选聘资质高、实力强、信誉好的施工队伍,按照“先易、后难”“先城区、后临街”“先分散、后集中”和“出棚上楼”的“三先三后一出一上”原则,精心对棚户区改造项目进行规划布局,主要建设“2+4”“1+5”多层楼房,适当建设“2+9”小高层,设计90、110平方米等不同户型,选派10名业务骨干担任质量监督员,对设计审查、材料设备、竣工验收等关键环节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监督。
坚持问题导向着力破解难点多路并进齐突破
坚持将最好地块、楼位、户型放置在安置小区,安置房土地由城投公司通过挂牌出让方式取得,保证安置户100%获得房屋产权。对先签订房屋征收协议的居民,除给予过渡安置费外,准许优先选择安置楼单元、楼层,并在住房面积上给予一定奖励,极大调动了群众拆迁积极性。各工作组和镇村干部上门入户宣讲政策,电视台、网站等媒体及时宣传报道,强化舆论引导,形成了全社会关注、支持、参与棚改工作的良好氛围。组织群众代表到棚改建成区实地考察,现场见证棚改成果,极大激发了群众积极性,实现由“不支持”到“期盼”的大转变。始终坚持“尊重、适应、引导、改进”群众工作四部曲,严格执行一个政策、坚持一个标准,帮助群众算清享受奖励政策的时间账和安置补偿的经济账,耐心细致做好群众工作。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做拆迁带头人、示范户,争取最短时间达成拆迁协议。对一些重点户,县级领导亲自入户做工作,现场解决群众诉求,加快征收拆迁速度。严格按照征收协议分配房屋,办理入住手续,使群众切实感受到政府“说到做到、做就做好”的工作作风。住建、房管、公安等单位工作人员上门服务,为群众一次性办好房产登记、住址变更、信息录入等手续,确保群众放心拆迁、舒心入住。出台房屋征收拆迁干部考核评价办法,2017年以来为县房屋征收办新增编制10个,提拔任用科级干部3人,调入城区工作8人。
坚持方式多样实行拆建联动探索棚改新模式
按照边征收、边拆迁、边建设的工作思路,在县城七纵八横总体规划框架下,以棚户区+市场建设、棚户区+公园建设、棚户区+道路建设、棚户区+购置现房安置、棚户区+文化产业园等多种模式,推动棚户区改造与基础设施建设相结合,投资2.57亿元,修建城区道路15条,进一步贯通了城市路网框架。投资6000万元建设祁连山路,将拆迁范围内602户居民全部纳入城投聚业小区进行安置;开工建设农贸市场、世纪广场、农委十字休闲公园等便民设施,配套建设大型地下停车场3个;在各棚改片区配套建设公厕、集中供热、供排水扩建等工程,切实解决了棚改片区排水难、排污难、如厕难等问题,城市服务功能不断完善、脏乱差面貌显著改善。推动棚户区改造与商业开发相结合,在祁连山路、白马什字、农委什字等片区,依托临街优势,将棚改房一二层较好地段建成商铺,并在小区内配建车库等商业设施,商业设施变现受益再用于其他棚改项目和道路、公园等公共设施建设,既解决了建设资金不足,满足了拆迁户需求,又增加了县级财政收入,实现了双赢。至目前,投资16.05亿元,对27个片区进行集中改造,征收棚户区居民房屋2674户53万平方米,新建安置房3902套,建筑面积达61.38万平方米,其中住宅面积49.67万平方米,停车位1115个,安置居民12000多人。
新闻推荐
民乐讯据国家知识产权局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度,民乐县商标申请160件,注册135件,“民乐紫皮大蒜”成功注册为民乐第一件地理标...
民乐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民乐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