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客松树寨

张掖日报 2018-12-27 00:00 大字

周三义

2018年岁末的一天,应老战友闫增绪盛邀,同几位老战友一起去他家做客。老闫家所在的村庄是民乐县顺化乡的一个自然村,距县城不到10公里,离祁连山近在咫尺。站在村口向南眺望,巍峨险峻、高耸挺拔的祁连山仿佛伸手可及。那冰川雪山、原始森林都居高临下地矗立在你的面前,使人不由自主地心生敬畏之感。作为祁连山人的我,在这里生活了几十年,都从未有过这样的感受,今天是怎么了?百思不得其解。

村口修建了一座现代风格的钢制大门,生出一种鹤立鸡群的非凡气势,上方刻有“松树寨”的村名和“钟灵毓秀”的门额,两边挂“勤劳致富奔小康,幸福生活万年长”的对联,寓意深远,催人奋进。通往村里的水泥路平坦笔直,宽阔通畅,漫步在上面使人浮想联翩。

四十多年前,我曾来过这个村庄,那时的入村道路坑坑洼洼,凹凸不平,曲折难行。被人们戏谑为晴天是“扬灰路”,雨天是“水泥路”,尘土飞扬,泥泞不堪,把本来就不怎么样的鞋子弄得污浊无比。那时村民的住房也大多为土木结构,四壁钻风。且都因地制宜地随处乱建,村容村貌难以想象。用一句话形容,就是“麻绳捆豆腐——没法提”。

如今的松树寨,白墙红瓦的农家四合院整整齐齐地排列在规划线上,横平竖直,泾渭分明。路路相通,四通八达。门前有行道树、路牙石。鳞次栉比,回廊返照,一派“新农村”的喜人景象,令人眼羡、心醉、惊叹。

老战友闫增绪的家在四社,从西到东第三个巷道的第一户便是。街门宏大,围墙通透,院落宽敞,分为前后两院,前院住人,后院养畜,干净利落,置物有序。一看就知道老闫的媳妇是个勤快能干、吃苦耐劳、精明强干的家庭主妇。在农村,家庭环境的好坏一般来说都取决于女主人,男人基本不管。进入室内,也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客厅卧室装饰一新,家具器物独居特色,布艺沙发既宽又长,屋顶吊灯简洁明快。室内温度不高不低,恰到好处,非常舒适。一问才知道人家装的是地暖,这在过去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那时候,家里能架个像样的铁皮炉子都是一种排场,别说是地暖了。走进卧室,一股淡淡的炕焦味扑面而来,是那么的熟悉。一下子就勾起了儿时的记忆。那时候农民收入低,房子少,燃料又稀缺,全家人只好都挤在一个炕上睡觉,下热上凉,几个孩子盖一条被子,你拉我扯,温热不均,折腾得根本睡不好觉。有时为了多盖一点被子,兄弟之间还会大打出手。屋里一般都不生炉子,全靠热炕散发的那点温度取暖过冬,晚上尿再憋都不敢轻易起夜上厕所,早晨起来时,得先把衣服放在枕头下面焐热了才敢往身上穿。

思绪像脱缰的野马,完完全全地把我拉回到了那些难以回首的岁月,深陷其中,不能自拔。正在忘情追忆的时候,主人家已蒸好了香气诱人的羊血。端起碗边吃边想,心潮起伏,难以下咽。一幕幕往事像过电影一样浮现在眼前。那时候一只羊的血要蒸五六十碗,是为了让长久没沾过荤腥的人都能饱一次口福特意多放些黑面和水制而成,其质量与我们正在下咽的这碗羊血简直不能同日而语。可那时仍觉得奇香无比,直穿味蕾。吃过羊血接着又上来的手抓羊肉更是味道纯正,清香醉人,我们大快朵颐,既大饱了口福又慰藉了的心灵。

老闫在部队是瓦工,复员回来后正赶上改革开放经济腾飞的大好时机,他利用一技之长,勤劳致富,终于过上了相对宽裕的日子,将三个子女培养成才,又把七个孙子依次带大。艰巨繁重的任务完成之后,他又适时地调整思路,干起了相对轻松的养殖业,每天赶着一群羊到野外放牧,即增加了收入又锻炼了身体,一举两得,其乐无穷。今年十九只大羊已产下八只羔子,收入不菲。谈起这个话题时,老闫由衷的自豪,脸上洋溢着幸福自信的微笑。今天他为我们宰杀的羊羔价值在千元左右,老闫根本没有在意。他的两个儿子和姑娘儿媳今天也带着孙子来帮父母一起招呼我们这些不速之客。其重视程度,可见一斑。从他们的家庭气氛看,长幼有序,尊父爱子,真可谓是和谐美满的一家,令我们羡慕不已。

时间过得真快,不知不觉就到了下午四点多钟,主人又端上了香喷喷的羊肉汤让我们喝,热情程度无以复加。虽然我们都已腹饱难消,但盛情难却,也只好硬喝了下去。因为这是盛满主人家热情好客、深情厚谊的一碗汤,是盛满四十多年战友情义、没有任何杂质的一碗汤。更是盛满老闫家乘着改革开放春风奋斗着、幸福着的一碗汤,意义深远,滋肝润肠。

临别时,主人家还给我们送了洋芋、胡萝卜等自产的土特产,全家人像欢送要紧亲戚一样,一起到街门口为我们送行,依依惜别的深情挂在他(她)们饱经沧桑、憨厚纯朴的脸上,也铭刻进了我们空虚无物的脑海,一路上反复不停地品尝回味,久久不散。

新闻推荐

民乐扶贫车间让黄芪“身价”翻倍

本报民乐讯(通讯员武坤)入冬以来,民乐县永固镇西村刘兴华的中药材初加工车间热火朝天,一片忙碌。加工车间里,切片机、烘干...

民乐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民乐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