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乐整改催生绿色转型

张掖日报 2018-06-27 15:28 大字

本报记者焦德宏

在祁连山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中,位于祁连山北麓的民乐县雷厉风行,坚决打好打赢祁连山生态环境问题整改攻坚战,涉及该县的7项探采矿项目全部关停退出,采取矿洞封堵、设施清除、植被恢复、围栏管护等措施,完成生态环境恢复治理,海潮坝省级森林公园经省林业厅批准关闭退出,严禁一切无关人员和车辆进入,扁都口旅游景区调整规划,开展保护区草原生态环境专项整治行动,提前完成6.84万羊单位三年减畜任务,封山禁牧,让草原休养生息。

祁连山生态环境问题整改,让民乐绿色转型的必然选择更加顺应大势。

祁连山生态环境问题整改了,但新的问题也随之产生。一直以来,生活在祁连山沿山地带的民乐人靠着祁连山环境资源生存,受自然条件的制约,靠山吃山的观念已深入骨髓。然而随着祁连山生态环境问题整改的深入,要保护祁连山生态屏障,要科学有序地减畜,原来的生产方式便不能继续沿袭。如何实现绿色转型,成为沿山村民必需思考的问题,实现绿色转型跨越发展,也成为民乐县的当务之急。

不转型没有出路,农业不转型不能富民,工业不转型不能实现强县,发展不转型不能和谐。寻根问底,沿山群众穷在靠天吃饭,弱在传统农业。

转型就要转变发展方式,转变“一年只种一月田,春种秋收十五天,一年只种两样田,油菜大麦和牛羊,种完田来就放羊,抛下牛羊去收田”的生产方式,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南丰镇地处祁连山腹地,平均海拔2600米,终年气候冷凉,是典型的传统农业大镇。在祁连山生态环境问题整改中波及面最广。该镇在变革的阵痛中逐渐觉醒,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重点在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方面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摈弃传统发展方式,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式“逆袭”发展。依托海拔高、气候冷凉、日照充足、土地肥沃、病虫害较少的自然地域优势,引进安徽井泉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中药材龙头企业,引导专业合作社和种植大户按照“基地+企业+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化运作模式,聚力打造集约化、规模化、标准化的绿色有机中药材产业基地,同时,动员群众将土地经营权入股生产企业,持续走好土地长期性流转、规模化经营、专业化运作的跨越发展路子,全镇中药材种植面积突破5.5万亩,建成千亩中药材种植基地15个。前些年每亩土地50元租金无人问津,今年土地流转租金每亩350元,南丰镇黑土地变成了名副其实的“香饽饽”,无法外出务工的农民就近在企业和流转土地中务工,形成了“土地租金+务工收入+效益分红”的多元收益模式,实现了“失地不失权,失地不失业,失地不失利”,从根本上实现了“牧户向农户”“农民向股民”的历史转变。

(转二版)

新闻推荐

民乐转变作风提升效能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本报讯(记者谢利江)民乐县着力提升涉企部门和窗口单位服务效能,紧紧围绕群众和企业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继续深化“放管服”改...

民乐新闻,有家乡事,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民乐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