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 近年来,民乐县从教育、公共文化服务,医疗卫生、民生保障等方面入手,着力提升群众幸福指数

张掖日报 2018-01-22 17:12 大字

[摘要]近年来,民乐县从教育、公共文化服务,医疗卫生、民生保障等方面入手,着力提升群众幸福指数

□王鹏段海月

农村广播电视无线数字化覆盖工程、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工程、棚户区改造工程……一个个民生工程有序推进,一项项惠民措施不断落实,惠民雨露滋润了百姓心田。近年来,民乐县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更加注重社会和谐建设、提升百姓生活幸福指数,在教育、文化、卫生、社会保障等方面频出实招、狠抓落实,从老百姓最急需、最紧迫、最关心的小事细事做起,为群众排忧解难。

教育事业更加优质均衡

2017年高考,民乐一中捷报频传:5名同学进入全省前50名,9名同学进入全省前100名;全市87名600分以上考生中,民乐一中占37人;一本上线725人,上线人数创历史新高,二本上线1449人……

坚持推进优质教育均衡发展,以全面实现教育现代化为目标,不断增加人财物投入,改善学校办学条件,切实促进教育发展更上一层楼。2017年,县委投资1500万元,对14所义务教育薄弱学校进行改造;投资400万元,为50所农村小学、教学点架设“无尘化”取暖设施。新建占地150亩九年一贯制思源实验中学,积极扩充城区义务教育资源。为构建较为完备的人才队伍层级带动网络体系,持续推进“名师名校长”培养工程,400多名教师先后受到国家和省市县表彰奖励,教师从事教育教学的积极性得到充分激发。

医疗卫生服务更加便捷

走进新建成的老年养护院,周边环境优美、内部设备先进,一位李姓老人说:“住在这里,有护士专门照料生活和定期组织体检,还有集休闲娱乐、养生保健为一体的健康主题园,可比一个人在家有意思多了。”

2017年,民乐医养结合养老护理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金山卫生院、尚福佳苑综合生态养老基地一期工程等一批医养项目,或建成投入使用、或正在加紧建设中,进一步加快医养融合发展步伐。深入实施“名医名科”建设工程,积极推进健康促进模式改革和“互联网+”健康服务,有效改善基础设施建设条件、群众就医环境,医疗技术水平大大提高。至2017年上半年县乡住院就诊率分别达65.17%、28.38%,转外就医率仅为6.45%。

公共文化服务更加丰富

连日来,县委宣传部、文广新局、文联等单位结合“快乐老乡”活动组织开展“三下乡”活动,各单位分片区深入基层,将十九大精神用图片、快板书、表演唱、三句半等多种形式进行宣传,以通俗易懂、简洁明了的方式让广大群众听得懂、记得住、能领会。

为实现真正的文化惠民,让文化“硬件”活起来,2017年,投资600万元,实施广播电视无线数字化覆盖工程,实现城乡群众免费收看中央、地方15套电视节目。加大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逐年增加文化建设资金,加快基础性公众文化设施建设和晋档升级,新建农村文化广场32个,为36个村文化广场配备活动设施,下移公共文化服务工作重心,让最基层的老百姓实实在在得到文化享受。结合棚户区改造工作,在县城新规划建设3个广场,目前原县标十字世纪公园、原农委十字市民休闲绿地公园完成基础工程建设,原气象局小游园完成搬迁后正在进行规划设计,同时对县城中心广场进行全面维修改造升级。近年来,建成赵思温艺术馆、河西解放纪念馆、聚鑫环球影院、全民健身中心等文化体育活动阵地,为市民提供休闲、娱乐、健身的好场所。

民生保障更加公平普惠

坚持把促进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优先位置,努力实现充分就业。积极完善以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供养、医疗救助、临时救助为重点的社会救助体系,大力发展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结合为手段的养老服务业,加快发展慈善事业和残疾人、儿童福利事业,全面落实优抚安置政策,全县社会保障水平不断提高。至2017年上半年,共发放城乡低保3004.7万元、五保供养资金463.8万元、临时救助资金124.1万元、残疾人补贴资金272.6万元,城镇新增就业1688人,城镇登记失业率1.98%控制在2.6%以内,全面完成城乡低保提标工作,实现城乡残疾人、60岁以上老年人免费乘坐城区公交车,向困难群众“兜底”保障,在扶贫中“精准”定位,让更多人享受到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实惠。

新闻推荐

民乐县地税局大力推行“互联网+税务”

近日,民乐县地税局认真贯彻落实“互联网+税务”工作要求,以推广电子办税服务平台和手机电子税务局应用为重点,有效推进了“互联网+税务”工作。期间,民乐县地税局着力提高全局服务意识、业务能力和办...

民乐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民乐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