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强村做强富民产业拓宽增收路径 全市“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集中采访系列报道⑨

张掖日报 2021-08-30 15:55 大字

本报记者陈海张朝军

初秋时节,临泽县沙河镇合强村千亩西瓜种植基地上,瓜农忙着选摘成熟的西瓜,分拣包装后发往北京、天津、石家庄等城市销售。未成熟的西瓜被顺好的茂密枝秧藏在下面,有的还用草盖起来,精心呵护防止曝晒。

“这边的土壤、气候、水质、温差等自然条件比较适合种西瓜,我们在合强、西头号、平川、蓼泉等村流转土地3000多亩,建成9000多座大棚种植西瓜,销往全国各地,很受客商欢迎。他们普遍反映这里的西瓜又沙又甜、水份充足口感好,并且是大西北无污染、无化肥、无农药种植,市场前景一直不错。因疫情防控原因,运输各方面不方便,市场价格有点低。”临泽县欣中农瓜果种植专业合作社叶福财告诉记者,今年一亩地大概产4吨左右西瓜,目前正是销售旺季。

西瓜有好市场,瓜农就有高收入。合强村的“瓜农”并非是自己种瓜的农户,而是一边拿着土地流转金、一边在种植基地务工挣钱的村民。“我流转了14亩地,流转金一亩700元。现在每天在西瓜种植基地摘瓜、顺秧,一天140元,一个月我们两口子挣8000元。这样比自己种地好得多,双份收入,还有时间养牛和羊。”沙河镇合强村村民梁光辉说,西瓜种植基地3月建棚,4月收拾地,5月移栽瓜苗,接下来浇水、除草、松土、去杂、顺秧,一年至少要干5个月,自己不种地有足够的精力和时间就近务工,还能顾着家里的牛羊,一年下来收入七八万不成问题。

今年以来,沙河镇合强村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契机,以“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为突破口,以土地平整、农民进城、改善人居环境为目标,全力打造产业现代化、生态景观化、生活绿色化、居住社区化、农民市民化“五化新村”。结合“一户一块田”高标准农田建设、北环路风貌改造项目,将全村5100亩耕地全部平整。积极引进欣中农瓜果种植专业合作社,借助龙头企业的资金、技术等优势,流转土地1300亩,新建钢架大棚3000座,建成千亩西瓜基地;引进甘肃天润汇丰有限责任公司,流转土地1030亩,建成千亩加工番茄基地。两个种植基地均推行集约化经营、机械化作业、智能化控制,带动全村步入现代农业发展轨道。

同时,采取“党组织+合作社+龙头企业+农户”的产业模式,通过外联企业、内联农户的方式,一方面打通“上游链”与“下游链”,实现村党总支部、企业与农户共赢目标;另一方面夯实村集体经济基础,为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搭建新平台。按照“服务产业发展、支持党员先富、引领群众共富”的思路,依托股份经济专业合作社,流转农户分散经营2100亩土地,鼓励梁顺录等12名党员采取“全托管”模式种植制种玉米,通过托管服务,全村150名青壮年劳动力进城从事二三产业。结合北环路风貌改造,合强村在全镇率先树立“农村社区化、农民市民化”的示范样板。

“小块田变成大块田,耕作有了更高更便利的条件,通过村党总支部带领,加强招商引资,引进欣中农瓜果专业合作社等企业,整片区流转,集约化、规模化经营,实现效益最大化。群众身份由职业农民转变为产业工人,在种植基地打工,既挣工资又拿土地流转金。今年工价比较高,务工收入明显提升。”沙河镇副镇长王健表示,过去零散土地,农户自己种制种亩效益也就2000多元,每家每户投入的地膜、种子、化肥、人工等成本每亩得1000元,亩耕地经济效益不高。经过土地流转种植西瓜,亩效益可达上万元,老百姓的家庭收入比之前翻番,预计今年全村群众户均收入可增加5000元,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增加11.5万元。

新闻推荐

临泽文明乡风浸润美丽乡村

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通讯员肖佳悦近年来,临泽县聚焦“一核四廊多点”空间布局和“一城五县”奋斗目标,持续推进新时代...

临泽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临泽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