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碧水清流 张掖市落实河湖长制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纪实

中国张掖网 2020-11-12 18:26 大字

中国张掖网讯 时下,张掖北郊湿地连片的芦苇摇曳着金色的穗浪,芦水湾生态景区波光云影,轻风拂来,游人流连忘返,徜徉在迷人的画卷中……

依靠着黑河水的滋养,张掖拥有“塞上江南”“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城市湿地公园”的殊荣,这也是全市上下统一思想,立足水资源短缺实际,坚持以“水”为先发展理念,依托责任明确、协调有序、监管有力,覆盖市、县、乡、村的四级河湖管理保护体系,合力攻坚推进河湖生态环境治理保护的生动写照。

作为全国第一个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和示范市、全国首批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城市,近年来,张掖市把落实河湖长制作为贯彻绿色发展理念的重要抓手,将全市212条(段)河流、山洪沟道及81座湖库纳入河长制管理范围,强化水域岸线空间管控与保护。由市、县区党委、政府主要负责同志担任总河长的“双河长”以及乡、村级河长牢牢扛起河湖管理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责任,严格履行河湖保护、管理、治理“三位一体”职责,定期开展巡河、护河,及时发现和整治河湖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总河长、各河流湖库河湖长带头徒步巡河、现场办公,对河湖存在的垃圾、采砂、废污水、岸线生态等方面的问题现场落实整改责任,既管好“盛水的盆”,又护好“盆里的水”,严格落实水资源保护、水污染防治、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修复等河湖治理任务。至目前,累计巡河11800多人次,发现问题12个,已全面整治,整治率达100%。

在河湖日常监管上做实做细基础工作,把河流管理范围和保护范围划定作为全域治水的重要抓手,完成171条河流划界确权,划界总长度5437公里,明确了河流岸线管护责任权限。在河湖“清四乱”专项行动的基础上,注重标本兼治,多管齐下综合施策,统筹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全域无垃圾整治、河湖垃圾整治等行动。市水务局携手公安、司法部门联合执法,重点查处整治涉河湖违法乱象,严格规范采砂等涉水活动,坚决整治侵占、破坏、污染河湖等违法行为。发挥基层组织力量,各县区立足实际在重点干支渠设立的“渠长”、重点河滩设立的“片区长”和公安派出所民警担任辖区河道的“警长”等力量组成的“河长+”多维监管体系协同发力,为河湖生态安全保驾护航,集中清理整治河道范围内的乱建、乱占、乱采、乱堆等突出问题。

社会监督员、保洁员、护河员充分发挥“第三只眼”的力量,对辖区湖库垃圾围坝现象和乱倒垃圾、乱排污水等现象进行“拉网式”细致排查,对排查出的违法违规问题进行全面清理整治,全市水库大坝管护范围内已无垃圾围坝现象,实现河湖库渠保洁100%覆盖,水库、河道、沟渠内的环境问题得到有效治理。畅通监督举报渠道,设立公布市县两级河湖监督举报“400”电话,发动社会公众共同监督河湖违法行为,并将水利部“12314”监督电话、省级监督举报电话、市县区“400”监督举报电话在河长制公示牌进行标注。

甘州区市民柯宏宇是一位自行车骑行爱好者,他见证了滨河新区从“乱石滩”到“后花园”的华丽转身。他说:“前些年,黑河河道脏、乱、差,大家都不愿到这里来。经过这几年持续整治建设,现在的黑河湿地生态景观堪比江南,越来越多的外地游客驻足观光,张掖的名气也越来越大了……”

水因城而活,城因水而灵。张掖“半城山水半城绿”的生态新画卷正徐徐展开。市委、市政府统筹谋划实施祁连山生态保护与建设综合治理规划、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一园三带”造林绿化、水系连通及农村水系综合整治、水肥一体化节水灌溉等重点生态项目,保障黑河流域水环境生态安全。今年,临泽县以治理思路定位清晰准确、治理目标契合实际、治理愿景特色鲜明等突出特点,被水利部、财政部确定为甘肃唯一纳入中央财政支持全国水系连通及农村水系综合整治试点县。

水务部门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原则,摒弃以往河道治理中“渠化、硬化、直线化”做法,因势利导、因地制宜,利用原河道多年形成的砂石料坑,建设“木排桩、植生袋”生态护堤,逐步了恢复农村河湖生态、防洪排涝、灌溉供水等基本功能。目前,已治理修复生态水系17公里、疏浚水系12公里,营造生态涵养林1350亩,完成投资9360万元。项目的实施,将进一步补齐农村水利基础设施短板,增强水体流动性,减缓湿地、湖泊萎缩状况,有效解决水资源分布不均、用水矛盾突出等问题,对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助推农村产业发展,最大限度统筹城乡生产、生活、生态用水,加快推动乡村振兴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张云)

新闻推荐

临泽以“赛”促“游”文旅共进促发展

临泽讯今年,临泽依托厚重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自然资源,积极探索以“赛”促“旅”、借“赛”促“游”的旅游发展和城市营销之...

临泽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临泽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