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面貌焕新颜 全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纪实

张掖日报 2019-09-09 10:22 大字

本报记者杨静文

一系列民生工程顺利竣工,一座座高楼拔地而起,一条条道路平坦宽阔,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功能不断完善,城市面貌日新月异,人居环境不断改善,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现代化进程加快,张掖市城乡建设进入快速发展期,城乡面貌发生了巨大而显著的变化。

全市上下坚持以生态文明引领城镇化建设,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着力培育壮大宜居宜游首位产业,加快“宜居宜游金张掖”建设步伐,城镇化步入了全新发展阶段。

特别是近年来,抢抓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历史机遇,立足“历史文化名城、生态宜居之城、区域经济中心、游客集散中心”城市定位和“历史为根、文化为魂、西部风貌、张掖特色”城市建设原则,全力推进生态新区建设,着力提升历史文化名城基础设施功能,切实加快村镇建设和村容村貌改造,城乡建设成绩斐然,2018年底,全市城市建成区面积达到81.03平方公里,城镇化率达到47.55%。

城市规模逐步扩大

2012年,市委、市政府组织相关部门对城市总体规划进行了修编,按照本轮城市总体规划,先后建设了滨河新区,玉水苑、张掖宾馆、三大湖区,高铁张掖西站、张掖大剧院、御墅珑湾等区块和项目,城市西北方向昔日的戈壁滩,变成了宜居宜游城市发展的黄金地。推动了东北郊产业园区工业结构的调整和循环经济产业园的快速发展以及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促进了城北国家湿地公园的生态修复和功能提升,再现了张掖城“一湖山光,半城塔影,苇溪连片,古刹处处”的特色,奠定了西部生态安全屏障和全国优秀旅游城市坚实基础,带动了城市南部绿洲现代农业试验示范区和国家沙漠公园的建设,以此,集成了以老城区历史文化名城为中心,以滨河新区、循环经济工业园区、国家湿地公园、绿洲现代农业试验示范区和沙漠公园5个新型功能区为拱卫的“1+5”生态城市框架,赋予了城市无限生机与活力。

立体交通枢纽功能增强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张掖市居中四向的立体交通枢纽功能已初步形成。张掖甘州军民合用机场建成通航,开通了张掖至兰州、西安、重庆、上海、北京等多条航线,抢抓政策和项目机遇建成了张掖丹霞通用航空机场,结束了张掖无民用机场的历史。兰新铁路复线及电气化改造、兰新高铁及张掖西站建成运营,使张掖进入了高铁时代,已开工建设的兰张铁路三、四线,将进一步缩短张掖同全国各地的时空距离。G30高速和国道227线、省道213线二级公路,张阿高速公路以及张掖全国公路交通枢纽站、张扁高速等公路交通项目建设运营,极大提升了张掖公路交通运输能力。积极推进城市路网建设,先后组织对老城区东、西、南、北大街等52条主次干道和背街小巷道路进行三次大修或综合性、人性化改造,配套各类管线和公交候车等设施,适应了城市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截止2018年,城市建成区道路面积达608.82万平方米,道路总长度278.38公里。四通八达的城市道路交通,不仅方便了市民出行,也促进了新、老城区融合发展。

全面推进城市有机更新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张掖市以建设历史文化、自然风貌同现代文明相交融的现代化城市为主题,先后实施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特色街区建设、广场配套、风貌色彩整治、黑臭水体治理、老旧小区改造等工程,全面推进城市有机更新,城市形象品质得到了较大提升。依据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在旧城改造和新区建设中较好地保护和传承了古城棋盘式路网格局、方城肌理和三面杨柳一面湖的风貌特色,实施了大佛寺周边地段整治等保护工程,拆除了一批超高违章建筑,修缮了大佛寺、西来寺、木塔、土塔、总兵府、镇远楼、明粮仓、山西会馆、民勤会馆等文物古迹。深入挖掘张掖悠久的历史文化和精美的建筑特征、特色,精心规划设计建设了明清街、大佛寺周边街区、欧式街、甘泉文化广场、甘州老街、张掖老街、玉水苑等特色街区,传承了张掖建筑工艺特色和城市风貌特征,丰富了城市景观,繁荣了文化旅游事业。按照城市总体规划,拆除破旧平房,搬迁企事业单位后,相继改造和新建了鼓楼绿苑广场、中心广场、土塔广场、大佛寺文化广场、张掖火车站广场等8处广场,这些广场功能明确,内涵丰富,特色明显,亮点纷呈,建成后普遍得到了市民和游客的好评,极大地满足了市民休闲娱乐场地的需求。

城市园林绿化水平不断提高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张掖市立足“塞上江南”“戈壁绿洲”自然生态条件,在城市总体规划和绿地系统专项规划的指导下,融自然生态景观于城市建设之中,因地制宜大力实施园林绿化工程,努力营造优美宜居的城市环境,初步形成了类型多样、城乡结合、较为完善的城市园林绿地系统。2012年以来,巧做水文章,大打湿地牌,以建设戈壁水乡、湿地之城、中国暑天休闲度假城为目标,进一步加大了园林绿化力度,将城区西北角,黑河河滩采石挖沙形成的大坑和未利用土地,经过整理、防渗、引水、绿化,形成了水面2500亩、绿地面积1863亩的芦水湾景区,点缀配套小广场、叠水瀑布、吊桥、健身步道等设施,成为了市民和游客休闲、健身、游憩的绝佳场所,为城市增加了亮点。对城北湿地进行系统梳理、生态修复、清水补给,精心配套荷花池、驯养场、观鸟亭、健身步道、观光车等设施,使之成为距城市最近的国家湿地公园,张掖城区同国家湿地公园共生共荣、相得益彰,再现了半城芦苇半城塔影,三面杨柳一面湖的特色景观。2017年以来,市委、市政府决策实施了黑河城区段综合治理工程和“一园三带”绿化工程,将黑河融入城市景观之中,将城市园林绿化纳入张掖生态环境建设治理之中,张掖城区园林绿化进入了大发展、大提升的时代,金城东望,祁连南耸,弱水西流,湿地北环,湖映楼宇成为张掖城市新的靓丽风景。至2019年6月,市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36.26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36.23%,绿地率达32.34%。

农村人居环境显著改善

建成依托工业开发区为优势的高台南华、民乐六坝工业型小城镇,依托商贸和二、三产业优势的甘州大满、临泽新华商贸流通型小城镇,依托风景旅游特色的临泽倪家营、肃南马蹄旅游型小城镇;建成以甘州区长安乡前进村、万家墩村为代表的整村推进、产业配套型社区,以甘州区党寨镇汪家堡村、大满镇城西闸村为代表的小城镇集中型社区,以临泽县平川镇芦湾村、高台县骆驼城乡前进村、民乐县丰乐乡新庄村为代表的和谐农庄、文化大院、生态家园型社区,以山丹县东乐乡山羊堡村、肃南县榆木庄村为代表的生态移民型社区,引领示范带动作用明显。2014年,甘州区党寨镇、山丹县位奇镇被列为新型城镇化试点镇,“多规合一”、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步伐,两年内试点镇累计实施各类建设项目66项,完成投资7.8亿元,为全市推进新型城镇化工作树立了样板。2009年开始大力实施农村危房改造,全市共争取省上计划9.46万户,争取到位国家、省级补助资金6.27亿元,累计改造危房13.4万户,完成投资120.6亿元,农户居住条件得到了较大改善。2017年,启动实施全域无垃圾专项行动,清理陈年垃圾57.63万余吨,整改非正规垃圾堆放点619处、清运垃圾2986吨。全市60个乡镇均组建了农村环卫管理机构,配齐了镇村环卫队伍,着力建立健全“户集、村收、镇运、区处理”的城乡环卫一体化运作模式,源头减量、全程管理、资源利用的新机制初步建立,城乡环境得到极大改善。

新闻推荐

走进历史名城看融合旅游新模式“壮丽七十年逐梦新时代”公航旅重大项目巡礼媒体行活动启动

【本报讯】(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薛晓霞)9月5日,由甘肃省公航旅集团组织的“壮丽七十年,逐梦新时代”重大项目巡礼媒体行活动...

临泽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临泽县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