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把心交给他们,他们就会把你放在心里” 记省残联办公室副主任蒋存斌

甘肃日报 2019-08-15 04:49 大字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朱婕

每当夜幕降临,省残联7楼的一间办公室里灯光总是按时点亮,久久不熄。

坐在灯下的人全神贯注,或单手敲击键盘,或起草修改文件、研读材料……

这是省残联办公室副主任蒋存斌的日常。多年形成的案无积卷、精益求精、事不过夜的习惯,让他哪怕再晚,也会尽力做到“今日事、今日毕”。

在办公室工作,没有惊天动地的业绩,却有着日积月累的水滴石穿。蒋存斌说:“我很感激党组织和单位给我的温暖与信任,无以为报,唯有勤奋工作。”

不寻常的精神力量

5岁时,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让蒋存斌失去了右臂。母亲含泪鼓励他:“只有坚强、努力,才能不落后于人。”

蒋存斌刻苦读书,考入了一所师范院校。2000年,他如愿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说:“从此,我感到身上有了一种不寻常的精神力量。”

毕业后,蒋存斌选择到临泽县残联工作。他觉得,自己深知残疾人的痛苦,深知残疾人更需要什么,来残联工作会更有意义。

单位人员不多,工作却一样不少。从收发员、文秘兼会计出纳到办公室主任,蒋存斌从不挑肥拣瘦,他总能把一些看似平常的小事儿干出些道道来——

那时候,临泽县残联还没有电脑,蒋存斌硬是省出半年工资买了电脑,并在全省率先规范建立县乡村残疾人综合信息和服务档案。他独创的残疾人基本情况“八清”调查登记、“双链双推”模式和“五心六情七对照”工作法被张掖市学习推广。他利用业余时间撰写的《新农村建设中加强基层残疾人组织建设的思考》等数十篇理论文章、工作体会在媒体发表。临泽县残疾人工作的很多经验经他创造、总结,推向了全省、全国。

2007年,蒋存斌被推选为临泽县残联副理事长。3年多时间,他跑遍了全县所有贫困残疾人家庭,访谈30多万字,在全省较早推行残疾人就业保障金财政代扣、地税代征工作,帮助732名残疾人自食其力、融入社会……看到有的残疾人康复了,有的上了大学、有了工作,有的搬进了宽敞明亮的保障房,蒋存斌比他们更高兴。他也因此有了越来越多的残疾人“朋友”。

当听到蒋存斌即将调离的消息,高位截瘫的个体老板、福利企业的残疾员工、县上知名的按摩师、在全省摘金的运动员……都来为他送行。这让蒋存斌很感动,“你把心交给他们,他们就会把你放在心里!”

从省残联到中国残联

2010年8月,蒋存斌调入省残联工作。来到新单位,工作更专业、更具体了。蒋存斌感觉到了“能力恐慌”。

他对自己要求更严了,不放过任何一个学习政策业务的机会,总是边学习、边思考,很快就成了大家公认的“工作狂”和“全能人”。

2015年,蒋存斌被选调到中国残联组联部工作挂职。挂职不久,他起草的一份重要会议材料一稿成型,在中国残联机关传为佳话。随后,由他主笔的70多份调研报告、经验材料、总结汇报等,成了部门同事竞相学习的范文样本,也让原本为期一年的挂职一再延期。其间,蒋存斌参与了研究修订残疾人证管理办法等工作,高质量完成中国助残志愿者协会成立大会、第五次全国残疾人事业工作会议的重要材料起草修改工作,得到了国务院办公厅、国家有关部委、中国残联机关和地方残联同志的充分认可。

为民初心和事业情怀

对残疾人的深厚感情,对工作的高标准严要求,源自内心的理想信念。

蒋存斌总是把党徽别在胸前,他说:“我始终认为,共产党员就要有为民初心和事业情怀,就要吃苦在前、无私奉献,就要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

每次遇到机关来访的残疾人,蒋存斌都会推心置腹与他们交流,主动给他们留下自己的手机号、微信,并尽最大努力帮助他们解开思想疙瘩,联系解决工作生活中的困难。

常年忙于工作,对家人,蒋存斌多了一份愧疚。妻子急性阑尾炎穿孔,从送医院到手术结束一直是同事在陪同;父亲贲门癌,胃切除在兰州住院的一个月里,他也只能是抽空去看看……

前不久,在儿子的强烈要求下,蒋存斌周末抽空陪孩子看了一部有关父子的电影。电影情节感人,14岁的儿子全程在流泪,看着一向坚强懂事的孩子如此伤心,蒋存斌内心五味杂陈。

电影结束后,蒋存斌和儿子好好地谈了谈心。他拍着儿子的肩膀说:“在咱们家,孩子要成为父母的骄傲,父母也应该是孩子的骄傲。我有我的工作,你有你的学习任务,咱爷俩要一起努力!”

新闻推荐

西北研究院临泽站被确定为农业环境临泽国家实验站

本报兰州讯(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秦娜)记者从中科院西北研究院获悉,为推进农业基础性长期性科技工作,加强长期定位监测站点建...

临泽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临泽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