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荒山换新颜 临泽实施祁连山黑河流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项目纪实

张掖日报 2018-11-22 11:33 大字

[摘要]——临泽实施祁连山黑河流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项目纪实

走进临泽县平川镇一工城村北部荒滩,一排排树木整齐排列……看着眼前这景象,谁能想到,去年之前这里还是一片戈壁荒滩。

“以前,我们就生活在这里,过去的一工城北滩光秃秃的没有一点生气,遇上大风天,飞沙走石吹得人眼睛都很难睁开,而如今,通过栽植防风林带、杜梨苗木,变得满眼绿意,这全部都得益于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修复工程的实施。”临泽县平川镇一工城村永文家庭农场负责人李永文感慨地说。

李永文眼中这来之不易的变化得益于临泽县组织实施的祁连山黑河流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2018年,该县林业局组织实施木本油料及特色经济林基地工程项目,在一工城北部荒滩采取高效节水、宽行密株等措施,栽植杜梨苗木8万多株。“现在,戈壁滩上的绿色植被也多了,风沙也明显减少了,红早酥、绿早酥和玉露香梨等优质梨品种接穗已订购并嫁接,三年后,我们这里将会成为一个优质梨生产基地。不但能产生经济效益,而且可以通过防风固沙,产生生态效益。”李永文满怀希望地说。

同样,在距离一工城村20多公里外的该县板桥镇古城村营坡滩海泓农林科技开发公司葡萄种植基地,昔日荒凉的营坡滩,如今已被一排排规划整齐的露地葡萄所覆盖,新栽植的葡萄苗郁郁葱葱,长势喜人。

板桥镇古城村宋海,前些年一直在建筑行业打拼,短短几年时间便在建筑行业崭露头角。事业的蒸蒸日上,并没有让宋海满足,因为在他心中有一个想法,就是如何能够利用家北面的那片荒滩资源做些文章。近年来,县镇出台优惠政策,大力扶持发展葡萄产业,尤其是板桥镇一带种植的葡萄品质好、质量优,深受外地客商青睐。今年,沐浴着山水林田湖草项目、发展戈壁农业和农村“三变”改革的春风,宋海更加坚定了种植葡萄的信心。他利用多年来在建筑行业打拼的积蓄,采取“三变+戈壁农业”的产业经营模式,吸纳古城村农户入股参与,在古城村营坡滩规划建设1500亩葡萄种植基地,统一配套水、电、路等基础设施,采用高效滴灌节水等技术,栽植新品种露地葡萄500亩。

“目前苗木长势良好,预计两年后可挂果上市,相对于传统葡萄种植,今后我们将通过科学化栽植、标准化管理、现代化生产模式,打造品牌,切实提高葡萄品质和效益,带领乡亲们过上好日子。”宋海充满信心地说。

去年以来,为巩固提升国家园林县城成果,打造

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临泽县大力推进祁连山黑河流域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围绕黑河沿岸防护林工程建设、木本油料及特色经济林基地建设和重点荒漠区生态治理,开展了一系列富有成效的工作。该县按照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的思路和乡村振兴战略要求,将国土绿化、生态环境修复与美丽乡村绿化美化有机衔接,实现了生态建设由传统的单一植树造林逐步向多树种、乔灌花草搭配的景观化国土绿化转变。黑河干流两侧以柳树、新疆杨、刺槐、火炬、白蜡等生态造林树种为主,以块状、株间混交为主要混交模式,集中连片营造河流护岸林,增加植被盖度,防止水土流失,稳定河流生态系统。流沙河沿岸及G30高速公路、312国道等交通干线沿线,按照“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绿”的绿化思路,丰富造林树种,乔灌花草合理搭配,提高造林绿化的观赏性,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同时,动员造林大户、家庭农林场、专业合作社等经营主体通过土地流转,进行规模化种植,大力推广果树宽行密株栽培模式,组装配套矮化密植、砧木建园、简约化树形、水肥一体化等现代林果业生产技术,引领临泽县经济林基地建设由传统的大冠稀植栽培模式向宽行密株栽培模式转变,力求减少劳动力用工数量,实施果园机械化作业,降低生产本,提高林果产业生产效益。全县在黑河主河道及流沙河沿岸,完成人工造林1.31万亩,建设木本油料及特色经济林基地2万亩,治理荒漠化面积4万亩。

新闻推荐

挪穷窝 拓富路 临泽县新华镇易地扶贫搬迁见闻

本报记者齐兴福通讯员赵玉梅宽阔笔直的水泥路、整齐划一的居民点、设施齐全的文化广场……深秋时节,走进临泽县新华镇明泉...

临泽新闻,有家乡事,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临泽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