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泽土地变基地强产业农民变“工人”增效益

张掖日报 2018-09-10 15:16 大字

本报记者张娟

“尽快把这批西兰花装箱发货……”近日,走进临泽县蓼泉镇万吨出口商品蔬菜产业园,在临泽县丝路绿洲有机农业有限责任公司的加工车间内,公司负责人李刚正指挥工人在流水线上对西兰花进行分拣装箱。

“临泽的水、空气和土壤等自然条件好,种出的西兰花口感好,质量高,在南方市场特别受欢迎,订单络绎不绝。”李刚指着一箱箱嫩绿新鲜的西兰花说。

近年来,蓼泉镇持续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稳步扩大蔬菜产业规模,全镇累计建成日光温室3019座3452亩,钢架拱棚3002座1797亩,种植露地高原夏菜9000亩,蔬菜种植面积突破2万亩,蔬菜产业成为群众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之一。

但随着蔬菜种植面积逐步扩大,种植效益受市场行情影响大,蔬菜销售不畅,群众抗市场风险能力低等问题也随之而来。

为破解发展瓶颈,持续做强蔬菜产业,今年,蓼泉镇结合临平公路观光农业大廊道建设,在临平公路西侧、“双万”循环经济园区对面规划建设占地400亩的万吨出口商品蔬菜产业园。在引资建成三分地公司的基础上,引进深圳市丝路绿洲有机农业有限责任公司,成立子公司临泽县丝路绿洲有机农业有限责任公司,投资8050万元,分三期建设集蔬菜“产、供、贮、加、销”为一体的全产业链式现代化出口商品蔬菜企业,目前,完成一期工程投资2850万元,建成1.8万吨的气调保鲜库和1000亩的西兰花自营种植基地,健全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管控、进出库等管理制度,通过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和集约化经营,提升蔬菜品质,拓宽销售渠道。

“目前,公司已收购以西兰花为主的蔬菜4500吨,其中供港澳及出口1200吨,产品主要销往广州、深圳、上海等沿海城市及港澳市场和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市场。”李刚介绍。

当天,在临泽县丝路绿洲有机农业有限责任公司的西兰花自营种植基地,收获、装筐、装车……临泽县瑞丰劳务有限公司的工人们正忙着收获西蓝花,田间地头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原来家里的9亩地种玉米制种,每年也就收入1万多元,今年,我把土地以每亩750元的价格流转给公司,又和妻子在基地打工,从4月到现在已经挣了3万多元了,这收入可比原来自己种地好多了!”说起土地流转后的好处,正在装车的蓼泉镇湾子村5社农户倪光月如数家珍。

“现在土地变成了蔬菜产业基地,农民变成了产业‘工人\’,收入也是翻了番呢!”蓼泉镇湾子村党总支书记赵天保介绍,自2012年,湾子村开始发展蔬菜产业,以前农户都是根据市场行情选择蔬菜种类,且因为各自种植、管理、销售,蔬菜品质不高,销售也受市场影响波动较大。

为实现专业化、规模化经营,湾子村依托丝路绿洲有机农业有限责任公司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引导群众将土地流转给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实现蔬菜规模化、标准化种植,切实提升蔬菜质量。同时,成立临泽县瑞丰劳务有限公司,让农户“变身”为产业工人,为专业合作社和龙头企业提供农机、劳务、基地管理等方面的有偿服务,目前,劳务公司组织20名农户与公司签订长期务工协议,月工资达3300元,输送临时用工2000多人次,实现劳务收入235万元,极大拓宽了群众的增收致富渠道。

在临泽,像丝路绿洲有机农业有限责任公司一样通过土地流转实现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发展,增加群众收入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还有很多。近年来,临泽县加大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力度,发展壮大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等,积极推广“合作社+基地+农户”等农业生产经营共建发展模式,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促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不断提高农业组织化、产业化、市场化水平。目前,全县培育产业化龙头企业32家,家庭农场345个,专业合作社663个,带动实现土地流转14.1万亩。

新闻推荐

鸭暖镇“河长制”力促生态宜居

临泽讯为贯彻落实河长制工作,临泽县鸭暖镇以十九大精神为指导,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采取得力举措有序推...

临泽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临泽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