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枣乡田野尽欢歌 ——临泽现代农业发展纪实

张掖日报 2018-01-22 17:12 大字

[摘要]——临泽现代农业发展纪实

本报记者张娟

一个个新型经营主体带领群众抱团闯市场、一批批绿色果蔬销往全国各地、一项项科技成果转化为农业提质增效的原生动力……临泽县以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为总揽,以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为中心,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为引领,着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奏响了一曲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致富欢歌。

优化种植结构促进产业提质增效

“我们这儿的地都是盐碱地,种玉米、小麦产量低、收入少,在合作社的指引下种了19亩小蔬菜制种,没想到收了4万多元,比起以前收入可高多了。”从金桥农副产品经纪专业合作社领到蔬菜制种款的鸭暖镇白寨村7社村民祁国金开心地说。

临泽县深入实施特色优势产业集群发展工程,连续10年出台1号文件,整合涉农资金1.07亿元,财政投入资金1800万元,助推特色优势产业质量效益提升,在做优玉米制种产业,蔬菜产业的同时,做精饲草养殖业、特色林果业,做活油用牡丹、甜叶菊、万寿菊、小蔬菜制种等新型特色产业,着力优化种植结构,促进产业提质增效,培育农民增收新的增长点。全县种植玉米制种26.82万亩,高原夏菜7.65万亩,甜叶菊1.83万亩,中药材1.27万亩,洋葱0.71万亩,加工番茄0.2万亩。

加快土地流转培育新型经营主体

在蓼泉镇各设施大棚内,黄瓜、西红柿、茄子等新鲜蔬菜长势喜人,农户正忙着收获。

“以前大家都各种各的菜,各跑各的市场,菜质量上不去,还卖不上好价钱。现在我们成立联合社,通过流转土地集中经营,大家抱团发展,真正提高了蔬菜品质和效益。”蓼泉蔬菜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理事长杜建英说。

该县加大对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大户、家庭农牧场等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扶持和培育力度,鼓励其通过土地流转、土地托管、土地入股等多种形式发展适度规模经营,稳步提高农业产业化、集约化生产经营水平,盘活了农村土地资源,激发了农村发展活力,拓宽了群众增收致富渠道。目前,全县共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625家,家庭农场275家,龙头企业35家。在新型经营主体的带动下,平川镇三一村、蓼泉镇湾子村、板桥镇东柳村等7个村实现整村土地流转,全县土地流转面积达14.1万亩。

强化质量监管做靓绿色有机品牌

“现在大家越来越关注食品健康,我们示范园种植的葡萄通过了有机产品认证,特别受客户欢迎。眼下这几棚葡萄刚好春节前上市,肯定能卖个好价钱!”近日,临泽县新华镇银先绿色农业示范园负责人张林忠看着棚里成熟的葡萄乐呵呵地说。

银先葡萄只是众多绿色有机农产品品牌之一。近年来,县上把打造绿色有机农产品品牌作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举措,健全农业投入品监管、农产品生产标准化普及、农产品质量追溯“三大体系”,大力支持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开展绿色有机优质品牌创建,全力提升农产品市场知名度和竞争力。全县标准化农业生产面积达41万亩,新建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点15个,累计认证“三品一标”农产品52个,争创甘肃名牌产品11个。

产业融合发展催生休闲观光农业

近日,在鸭暖镇德源休闲农庄大棚内,只见一个个有机质“花盆”内,西红柿、芹菜、辣椒等各类蔬菜水果郁郁葱葱、长势喜人。

“我们依托沙柳快速通道穿境而过的交通便捷优势和七彩丹霞丰富的客源优势,发展休闲采摘、观光体验等农旅融合发展新业态,切实提升发展效益,增加收入。”农庄负责人李浩春介绍说。

德源休闲农庄是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所做的一次大胆尝试。2017年,县上坚持为农、贴农、惠农的原则,按照“一产为二产提供原料,二产为一产提供订单,一产为三产提供基地”的发展理念,充分发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推动区域产业链条延伸、农业功能拓展等方面的优势和作用,建立农业文化旅游“三位一体”、生态生产生活同步改善、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休闲农庄和田园综合体。目前,全县共建成德源休闲农专、丹霞旅游观光、红桥葡萄酒庄、平川万寿菊种植、沙河红枣风情园休闲农业示范基地5个,认定农家乐140家。

新闻推荐

临泽加大投入持续保障和改善民生 民生支出占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78.6%

民生支出占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78.6%

临泽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临泽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