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化镇移民抱团搞养殖 带领村民共致富
□张玉峰许静
乐一村是高台县宣化镇紧临黑河的一个小村庄。20年前,有7户人家从白银山区来到这里安家落户,他们抱团发展,依靠党的富民政策,实现了“搬得来、稳得住、能致富”目标。
“依靠党的好政策,养了羊,养了猪,脱了贫,去年扩建了圈舍,一年下来,收入了七、八万块钱。”乐一村村民陈世虎说。
阳春三月,走进乐一村二社65岁的建档立卡户陈世虎家,后院散养的20多只羊,悠闲地吃着草料,暖棚圈舍里,25头能繁母猪奶水充足,养精蓄锐,200多头小猪仔呆头呆脑,活蹦乱跳。陈世虎告诉笔者,2000年,他和老伴带着三个孩子背着一床被子从白银迁到了乐一村,当年秋收后,经过精打细算,买了6只母羊,次年又抓了一只猪仔,从那时起就和养殖结了缘,靠养殖收入陆续给孩子们成了家,现在总算苦日子熬到了头。他还说,虽然他早在2014年就脱了贫,但国家“一户一策”的脱贫政策依然享受,2019年,他享受政策补贴7000元,修了新圈舍,当年,圈里的生猪和肉羊又赶上好行情,让他狠赚了一把。去年,村上号召后院改建,他积极参与。
在村里,还有和他一起移民过来的6户老乡。在老陈的介绍下,笔者又来到他的老乡韩彩玲家。“2016年我养了两头母牛,2018年养了些猪,通过这几年的养殖、发展,手里有了些积蓄,今年年过后又买了4头母牛,就想着把养殖往大里扩展一下。”韩彩玲说,去年,她积极响应镇政府号召,修了新房子,改了后院子,还享受了县上人居环境提升专项贷款优惠政策。在她家的后院里,大小9头牛是她幸福生活的象征,羊满圈猪满棚,更让她信心满满。人挪活,树挪死,好日子不仅得益于党的好政策,还要靠自己的辛勤和努力,日子过好了,心情也畅快,交谈中,韩彩玲拿出自己闲暇时搞直播的装备,在笔者面前“显摆”起来。在老家时,她喜欢唱秦腔。刚移民时,因为穷,也没心情、没平台亮亮嗓子,这几年生活富裕了,农闲时,就时不时搞个直播,吼两声酣畅淋漓的秦腔,来抒发自己的情感,现在她有400多名固定的粉丝和1600多人的关注。
采访中我们了解到,其他5户移民,也和陈世虎、韩彩玲家境况大致相同。当初移民时,虽然人生地不熟,但因为“穷”,大家始终联系得很紧,相互走动的同时,信息共享,抱团发展,家家搞养殖,不仅解决了温饱,也都过上了好日子,在他们的影响和带动下,乐一村也成了宣化镇养殖户最多的村。
“村上有农户84户,有70多户都在不同程度的搞养殖,下一步村上将成立养殖专业合作社,通过移民养殖户的带动,把村上的养殖业发展壮大。”乐一村党支部书记许静说。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段海连日来,高台县农民群众就抢抓时节,忙着购买农资、拉运农家肥、耙耱耕地,一幅幅“春耕备耕图”展现在田间地头。...
高台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高台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