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见张掖”系列报道之三 一场关于村舍的“三年战役” 高台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调查

甘肃经济日报 2019-07-12 01:00 大字

高台县乡村新貌(航拍图)。郑耀德摄

本报记者何成军

当前,农村空心化、农民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发展不充分的问题,已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头号难题。

高台是传统农业大县,虽然城镇化率已达50.3%,但城镇化质量还不高,许多居民城镇户口只是停留在户籍上,或者“两栖式”漂泊在城乡之间,生活方式、思想认识还没有根本转变。

只有创造好优美的农村环境,才能留住人、吸引人、招揽人,带动和发展农村产业,切实解决“土地谁来种、家业谁来守、田园谁来建”的难题,真正让农业活起来、农民富起来、农村美起来。

2019年5月20日,高台县委县政府下发《高台县村居风貌提升三年行动方案》,力争通过三年时间,让农村的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共融,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一场旧宅革命

南华镇南岔村四、五、六社的153户村民正在进行一场旧宅革命。在一间间旧宅倒下的同时,不远处一幢幢高标准住宅正在建起。

村庄“颜值”上去了,道路、绿化、供排水管网等设施也能配套了,镇党委书记柴宗龙又算起了新账:三个社153户村民以前的宅基地占地230亩,现在只占110亩,以后复耕120亩。村里统一经营后可以建200个蔬菜大棚,一个棚年收入3万元,就有600万元,摊到每户,每家能分到4万……

越算越兴奋!柴宗龙加快脚步,看看各处的施工进度,再摸摸新房坚实的墙体,脸上带着笑,但心里却着急——急着早一天用实践证明自己的算盘打得准不准。

新建的高标准住宅有70户,再加上2003年左右小康村建起的45户,常住的村民共有115户。“其余村民早就搬到城里了,留下残墙破垣,村里的基础设施都没法搞。”柴宗龙说,村里2850亩地已有70%流转出去,全部种蔬菜,村民富了,想走的进了城,留下的想修房。但“东家一片瓦西家一块砖”,怎么看都乱。现在好了,借着县上的政策“可以从根上解决问题”。

干着同一件事的巷道镇东联村规模更大些,全村先从五、六社做起,新建88套特色民居,配套353㎡的综合服务中心。

党总支书记胡宗仁,全县第一个选拔为公务员的优秀村干部,很会做群众工作。

“农村一呼百应的工作,除了分钱,其他工作是不可能的。”在他看来,县上这次关于村居风貌的改造工作,是全县近年来在乡村振兴中投入最大的惠民工程。但刚开始,对于县上勾画的蓝图,老百姓却没看懂。

为了下好这盘棋,胡宗仁和群众商讨了五次。

第一次,讲为什么要做这件事情,让群众明白城里只是农民的居住地,而不是家。何以为家,家是一个赖以生存的地方;第二次,讲做这件事情政策上的优越性,算清楚群众自身的经济账;第三次,讲修建什么样的标准,修建好能达到什么样的效果;第四次,从房屋设计的风格、布局等各个方面让群众审图,对群众提出的意见建议及时与设计单位沟通修改;第五次,将房屋布局、材质、价格等方面的内容,对群众进行全面细致的说明,最终确定房屋的户型和面积,并选出群众代表作为施工监理人。

施工监理人要监督每个工程步骤,时刻用手机将工程建设情况发送到微信群,使群众随时掌握房屋的建设进度和质量,并在群里互动发表自己的看法。

“会上,我们村干部当面表态,担负起建设的全部责任,让群众安心外出打工挣钱,待房屋建成后返乡分配住房,这样就形成了群众参与、干部负责的良好氛围。”胡宗仁说。

记者采访时,东联村已有72套房屋主体工程完成,剩余16套正在紧张施工中。

(转3版)

新闻推荐

张掖市举办“电信杯”学《条例》促提升政法知识竞赛 赵学忠李积英等出席

本报讯(记者段晓梅)7月5日,全市“电信杯”学《条例》促提升政法知识竞赛活动在市演会中心举行。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赵学忠...

高台新闻,有家乡事,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高台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